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第三次机遇> 第三十四章 心有灵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四章 心有灵犀(2 / 2)

自清廷颁布预备立宪诏命后流亡海外的康梁等维新派颇为兴奋决定抓住时机推动立宪便在日本筹建宪政会作为政治组织。由于康、梁等仍被通缉为便利在国内开展活动便委托杨度和蒋智由作为国内起人拟推举杨度为总干事并决心将总部设在上海。但好事多磨杨度和梁启等人先是因为政见分歧和争夺领导权等问题彼此闹得不愉快而造成裂痕——宪政会改名政闻社在上海成立杨度却与熊范舆等人出面组织了宪政讲习会对抗之。几个月前又因为政闻社成员、时任法部主事的陈景仁上书要求“三年内召集国会”的举动惹恼了慈禧而导致政闻社横遭解散对此杨度所属的宪政讲习会不但没有加以援手反而在报章多有讽刺。皇帝此言明显是针对此事而论。

杨度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与康梁并无个人过节恰恰相反他与梁启是知根知底的好朋友之所以两大立宪派分歧如此之大实是因为杨度希望依靠袁世凯等完成立宪而康梁仍将希望寄托在皇帝和亲贵身上——现在袁世凯已死皇帝亲政中间的是非曲直自然再无分辨必要。

看杨度不好意思的脸色林广宇笑了:“只希望卿等能像当年撰写五大臣宪政考察报告一样同心协力。卓如你挂名杨度的那篇《东西各国宪政之比较》别人瞧不出来朕难道也看不出来?”

“皇上圣明!当时多亏了皙子。”这是皇帝在提醒梁启不要忘记杨度对宪政的推动之功。

几人依依不舍地告别紫禁城只觉眼前豁然开朗。十年磨难闯过去便是新天地……

~~~~~~~~~~~~~~~~~~~~~~~~~~~~~~~~~~~~~~~~~~~~

抵京的各地大员已经愈来愈多。清代旧制非京官一律不得在京城购置房产所以京城里凡设施豪华的旅店都被这些大有来头的封疆大吏们包了去。为保证安全善耆累得够呛将大批巡警派出进行治安维持。市面上各种消息都在流传唯独康、梁已经悄然前来的消息没引起一丝波澜。这其中除了善耆接到皇帝密旨对他们妥加保护外其余大人物只将眼睛盯着今后政局的走向也是一大原因。

原任东三省总督现任军机大臣领农工商部尚书徐世昌来了带着一脸的风尘与焦虑。作为袁世凯的患难之交(徐世昌当年极贫幸得袁世凯多方接济才高中进士并入了翰林)他自然是要给袁世凯吊唁的。接站的官员人山人海大小报馆记者也是充斥其中无不希望从他嘴里掏出些什么来。可老狐狸狡猾的很下了火车后一句话也不说第一时间便进了宫先给慈禧吊唁然后又在养心殿觐见皇帝。

面对皇帝那张威严的脸孔徐世昌心里也在嘀咕:前些日子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先是太后驾崩、皇帝亲政然后是袁世凯罹难、宫禁大火接着是内调军机免去东三省总督后来又被任命为农工商部尚书……一连串大事让人眼花缭乱根本猜不透皇帝的动机。很多人都将目光盯牢了他希望能在他的起伏间看清楚今后的大政走向——是故他人还未到京城京华舆论已经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望着他闪烁不定的眼神听着他那些恭恭敬敬但又索然无味的请安问候林广宇笑了:知道他想询问袁世凯一事但又不便直接开口当下也不点破只把张之洞拟的文稿给他看——第一份是已经明令出的诏命徐世昌在半路便已见过虽然将信将疑但仍装作恭敬地读下去。第二份却是张之洞拟的全稿除冠冕堂皇的诏命部分外唯独多了劫数一说。

环伺旁边的全班军机一个个鸦雀无声将目光聚集在了他的脸上很希望知道他究竟在想些什么。大殿里安静得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出来。徐世昌一边过目文稿一边却在思量此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咱可不能第一天就趟入了朝廷这潭深不见底的浑水。

有关于神迹和劫难他早就隐约听到了风声皇帝既把张南皮的稿子拿出来还让军机处全班人马作陪便是他不敢不信也不得不信了。目光虽然还停留在纸上心思却已经将回话琢磨了两三遍。

“老臣谨为皇上贺。有神人襄助可见皇上上应天时、下符民望。祖宗幸甚、社稷幸甚。”又是这般没营养的赞美其余几个原本还指望他能说出什么高论当下自免不了失望。皇帝却是会心一笑:果然是聪明人和聪明人打交道真是省心省力。

“朕知卿与袁世凯相交契厚袁世凯的一半成就皆是卿在旁策划辅佐之功今诏卿入军机、领农工商部尚书便是希望卿能挥所长光大袁卿事业酬其未酬之壮志……”

都把话说到这分上了还能说什么呢?徐世昌一激灵双膝一软:“臣叩谢天恩。”

一抬头上面是皇帝笑吟吟的眼神旁边却是奕劻若有所思的目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