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我从大秦朝来> 第0798章:东方之珠齐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798章:东方之珠齐国(2 / 2)

齐襄王之后,是齐王建,其母执齐政,其时已进入秦一国独大的历史时期。

齐王建四十年间不谈兵事,小心翼翼臣事秦国,在秦灭六国时,也没有感到危机,没有援助任何一国,也没有意识到危机而整修武备。前221年,在齐灭五国之后,兵临城下,齐国出降。

文史君说:

齐国从姜太公立国之初,就是东方的强国,即使田氏取代姜齐之后,因为齐国的积淀,仍是东方的大国。齐湣王时,齐国达到了霸业的顶峰,却在霸业顶峰直接跌落谷底。如果要追究原因,与齐湣王个人的决策有莫大关系。

齐湣王不信任任何势力,无论是宗室还是贤才,将齐国的权力攥在自己一个人手上,所以很容易决策失误。齐国还没有压制列国的绝对实力,最终灭宋的错误决策,使自己树敌过多被反噬!

在战国中前期,如若从七雄中选出一个最耀眼的存在,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国家绝对是位处中原腹地的魏国了,也只能是魏国才有分量称得上是最耀眼的。

其实魏国在三家分晋后,还不能完全算作一个国家,这是因为当时的周天子还没有承认。

虽然当时的周王室地狭民弱,根本没有实力控制各国,可周天子毕竟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位,如果不能得到周天子的分封,最多只能算作有实权的卿族。

这个结果是晋国魏氏的首领魏斯所不能接受的,他必须要让魏氏正式成为一个国家!(野心够可以,当年菠萝做梦也梦到过,嘿嘿……一国之君……)

正是由于这种想法,魏斯自继承祖业之始,就任用上郡守李悝主持变法,其变法主要内容为: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利”与“善平籴”的政策,鼓励百姓精耕细作以增加产量。

并且积极的在全国范围内兴修水利工程,极大地改善了魏国的耕种条件,且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止出现灾荒。

李悝的变法政策虽然主张重农,可他并没有完全禁止百姓从商,主张在保证粮食供应的基础上,鼓励百姓从商,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与各国的贸易中,此举给魏国带来大量的商业税,国库日益充实。

魏国的变法除了涉及到经济方面外,还对诸如武备、法治、人才选拔、废除世卿世禄制度等方面进行大量革新。此后,变法有成的魏国积极对外扩张,强盛的魏国压得其他六国几乎喘不过气来。

可当魏国基业传承到魏惠王手中时,虽然将魏国国君的爵位,成功地从原本的侯爵变成了王爵,可却丢掉了大量国土,且接连败于齐、秦等国,致使魏文侯时期所攒下的基业几不复存。

对此后人们对魏惠王的评价多有贬义,魏惠王确实有他的问题,不过并不能将魏国国势衰弱的过错,完全放在魏惠王一个人头上。为此,不妨来看看造成魏国国势衰落的原因吧!

魏国国势之所以会衰落,与魏国放弃攻秦,转而攻赵、攻韩有很大关系。魏斯在成为晋国魏氏首领后,发现魏氏的领地被韩、赵、秦、楚四方所包围,虽然东南北边境分别有王屋山、中条山和吕梁山等天险,黄河也护住了魏氏的南部和西部,这种地形自守有余,可如若想向外发展的外,其他国家难免不会乘虚而入。

有此担忧的魏斯,决定与赵氏和韩氏联合,达成三晋同盟一致对外。三晋同盟盟约的达成,让魏、赵、韩三家,可以不用再担忧腹背受敌,于是腾出手来的三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扩张,且最终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迫于三晋同盟的强大实力,不得不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毫不夸张的说,魏国之所以能成为当时第一强国,三晋联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可到了魏武侯时期,这一切都变了。

其实在魏文侯时期,联盟内部就已经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这是由于在三晋联盟后,赵国、韩国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利益,而魏国却不同,每次出兵要不获得大量土地,要不就能得到大量百姓。

三晋联盟后,纷纷走向了扩张之路,国家内部也鲜有军队布防。正是由此,中山武公称机复国。中山武公在复国后不久,就向赵国发动进攻,由于赵国军队都在边境且中山军队本就骁勇的缘故,中山武公的军队在赵国内部无人可挡。赵籍迫于无奈,只能向魏斯求援,魏斯也很快就派兵相助。

不过魏斯在军队出发前,特意交代魏军要沿途占领赵国的城镇。魏斯的无德之举让赵籍大为愤怒,可最终迫于魏国强大的实力以及魏国给与赵国一定的补偿,这才没有让魏、赵两国走向对立。

不过到了魏武侯这里,他根本没有其父那样的胸襟和手腕。赵烈侯时期,赵国任用公仲连进行了变法,国家实力也得到了提升。国力的上升,让赵国人不再如往日那般的小心翼翼,开始对魏国表达了不满。

魏武侯在得知赵国不满后,他对此表示不屑。魏武侯心想赵国要战那就战吧,魏国的强大实力蒙蔽了他双眼,让他忽视了三晋同盟的必要性。也正是由此,魏赵两国彻底走向对立,不久后三晋同盟也彻底瓦解。而在三晋同盟后,魏国每次对外征战,都要担心赵国会不会乘虚而入,这对魏国造成了极大的掣肘。此后,三晋的关系越来越差,再也没能恢复到魏文侯时期的光景。如若三晋同盟不瓦解的话,秦国岂有机会进行变法,且安敢东进?

魏武侯除了破坏三晋同盟外,还做了一件蠢事,那就是直到去世,魏武侯也没有立下太子。正是由此,才让赵国、韩国找到削弱魏国的机会,如若不是赵国、韩国在如何处置魏国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魏国恐怕就要成为赵国、韩国的附庸了。

也正由于赵国、韩国在魏武侯死后干预魏国内政,成功掌权后的魏惠王对赵国、韩国下了死手!

如果不是齐国屡次从中作祟,那么春秋时期晋国一家独大的情景,很有可能就会重现了,甚至魏国很有可能代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了。(魏国真的很强,但是不排除小人作祟……唉!菠萝真服了那个年代啊!)

除此之外,魏武侯也有一个很大的败笔,那就是恃强自傲,看不起天下群雄。站在魏文侯五十年基业上的魏武侯,自恃魏国国富民强,魏武卒的战力强盛,根本不想也不愿与其他列国和平相处,魏武侯认为魏国的实力,足以和其他各国进行长期战争。

于是在这种思想下,魏国与周围各国进行多次大战。不过大战虽多,可却没有让魏国得到多少利益,反而在久战之中,国库日渐枯竭,且与周围各国都结了仇,即使魏国想和解,其他大国恐怕也不会答应。

其实上述三条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魏国人才的大量流失!魏武侯与其父不同,魏文侯注重的是才干而不是出身。

在魏文侯时期,国相李悝、名将吴起、大将乐羊等诸多名臣都不是贵族出身,且吴起和乐羊在品德上都有污点,可魏文侯依然重用他们,因为在他看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而到了魏武侯时期,他重用的却是有名无才的公叔痤、田文为相,且对国之重器的吴起等良才不加重用,反而不分忠奸地在公叔痤的挑拨下,最终逼走了吴起,

而且治理邺城、防备赵国有大功的西门豹,就因为没有讨好魏武侯身边的近侍,就受到的魏武侯的责难,甚至要收回他的官印。

可想而知,魏国在这样国君的治理下,又怎会昌盛下去。魏武侯在位时期的强盛局面,是站在肆意使用祖先基业上的,这种办法根本不是可持续的,

而魏惠王也没有改正魏文侯的错误政策,这才最终导致了魏惠王时期的国势衰落,在秦、齐、楚等大国的夹击中,勉强自保,直到最后时刻的到来。

魏文侯和魏惠王对魏国国势的衰落,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如若魏文侯稍微体恤下民力和国力,以及尽早立下太子的话,魏国也不至于全然没有复兴的机会!

(:感谢老柳的盟主!!(哭鸟……欠200章……还好老柳叔打了个折扣……只要100章!!……好嘛……5000字起步……等同于这个月50多万字,都是在还债……感谢星河、是笑笑、浮华破秦关,总体来说目前拖欠144章……等于说60万不到的字数……500币+1更……老鹰在背后撑腰!这个月……爆肝了码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