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万日,就是为了悟到道、得道。有了道,德不德已不用考虑了,因为心身合乎于大道,万事皆合乎自然,德化其中,不德而德,不需执德,是为上德、真德。
还没有得道,那就必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德修德、守德,直至得道。
如果你连德也缺乏,那就要重视和修持仁、义、礼。道、德、仁、义、礼五者是修真者必须达到的修为。
其最终目标是道,它是总纲,失德、缺德、无德者将永远也达不到道的境界。
德性、德心、德行缺乏者,则必须从礼、义、仁修持起,一步一个脚印,达到全德、有德、守德的状态,继而才能进入道之门。
道祖的《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但是,其理最终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即“道”和“德”。
而最后高度概括,只有一个字“道”。千日修炼,一日大彻大悟,这个大彻大悟就在于悟到道,并且得到道。
在此境界,则一切繁文缛节都抛弃得干干净净,一切都透透彻彻,简洁明了。
宇宙万物都是道之所生,道包容一切,得道则掌握了万物的实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之分合、繁衍,万象之变化,都是道的运行变化。
人天相合,天之道即人之道,天下万物皆是道的体现。得道则阴阳在乎手,变化由乎心。
如此,得道后的人反而会照顾凡俗、人心,表现得与凡人无异,不像得道前那样拘泥于戒律。
比如庄子里面讲道,有个修道有所成就的人去赴宴,大家都争着给他让座,而另一个修道人去了,却有普通人跟他抢座位。庄子认为后者的道行更高。
老子也讲过“君子与人处,若冰释于水,与人共事,如童仆谦下;洁白无瑕而似含垢藏污,德性丰厚而似鄙俗平常”。
如此能隐能藏,高下自在,才算得道。
比如一个亿万富翁或一国首脑,他们要过点普通人的日子比他们当初由普通人奋斗到这个位置还困难。
也就是他们虽然显赫、强大,却没有摆脱业力的束缚,在修行者眼中却仍然没有脱离凡夫范畴。
而一些学问高深、名满天下的人则归于平常、平凡,活得非常有意趣,如此也可以算得道了。
这些是释清福在与熊清浦交流后的感悟。他的境界高于熊清浦,尽管由释入道,也走在了熊清浦的前面,已经悟到了《道德经》的总纲。
所以,他对于自己想要弄个肉身看点美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因为他已经算过河之人,只要不贪著于物欲,不受物诱,就真正可说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做”。
儒家至诚之道让人诚意时,要求如恶恶嗅,如好好色。所以,弄个肉身让日常所看的景色美好一点,也没有任何不妥。
所以,他现在虽然处于八地菩萨境界,需要精进、需要普渡众生。但是,他不认为普渡众生就要以菩萨金身如同一个人形小太阳一样去做。
所以,他对于建个肉身去普度众生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这真是凡人羡慕仙佛菩萨的神圣,但到了那个境界,却复归于平凡、平常。
也许真的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他现在前所未有地渴望有具真正的身体。
他先是想到寺庙中诸佛、菩萨的雕塑法身,于是就用金身发出如同太阳真火一样的“般若佛火”(释清福自己为“卍”字符发出的火焰取的名字)熔铸了100多吨黄金,为自己造了个身体。
在他精微的舍利念力控制下,造出的黄金身体连须发也惟妙惟肖。他将金身遁入黄金身体中,感觉安稳坚固,似乎比在肉身中还舒服。
但是过于沉重了,也不太灵活。只能作为偶像供人供奉,若用于起居坐卧,却比单纯的金身更不方便了。
于是,他将其放于莲花净土中,附着一道神念了事。
然后,他又用“般若佛火”控制其火力,将那根约15米长的阴沉木里里外外净化一遍,使其直径由4米多缩回三米左右。
因为阴沉木虽名为木,其实已经有玉石和金属的特性了,所以可以熔炼。
释清福用佛火除了将阴沉木中的杂质、空隙除掉外,主要是为了再去一下晦气,毕竟,此木曾经做过棺材。
直到此木充满柔和、慈悲、光明、洁净的佛门气息,他才停止“熔炼”。
不过,掂量了一下yin沉木的密度,感觉造出的身体也不会比黄金身体轻多少,性质也差不多,他也就没有再做无用功。
于是,他想到了传说中的莲花化身。《封神演义》中太乙真人就用莲花为哪吒重塑了身体,虽然也无法比上肉身,但总比黄金和木头的躯体强。
恰好自己也有一朵巨大无比的莲花,而且是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长出的本命莲花。
不过,其过于偏向于精神层面,造出的身体也未免与物质世界互不相容。
这时他想到了莲花净土中的七宝池中的无数莲花,这些莲花可就有物质实体了。
但是,怎么用莲花造出肉身呢?封神演义中描写的太过简略:“(太乙)真人将花勒下花瓣,铺成三才。又将荷叶梗折成三个骨节,三个荷叶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
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罩住哪吒魂魄往荷莲里一推。喝声:“哪吒不**形,更待何时!”
释清福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用莲花构造出一具身体。<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