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上热闹还是跟小时候一样的热闹,只是看罢无趣了。
孙刚记得小时候逛镇上的交流会来,便让人想起了那豆腐脑来,嫩嫩滑滑地,撒些绿绿的葱花,再放点红红的辣椒,一小匙酱油,色味俱全,热呼呼的几口便吞下肚里,用袖子抹抹嘴,那真是好吃。
还有就是杂碎汤,一大锅的煮着,上面漂着厚厚一层辣椒和油,要一碗再来几块千层饼,吃得嘴里丝拉哈拉的,擦擦脑门上的汗,也真辣得过瘾。现在也时常去吃这些什么的,可就没了这个味道。
那时候,最吸引孙刚的是去打汽枪了,子弹是用火柴般粗细铁丝一段段剪下来的,枪放在半人高看不出颜色的木架子上,距前三、五米放着一个大木板,木板上拴的都是气球,上下八排,每排八个,这些气球就是靶子。
现在一块钱可以打十发,若是十发全中便会奖你个玩具、娃娃什么的,男孩子喜欢打枪,都欲显一身手,可这枪也奇怪,一般前面几发很准,叭,枪一响,那气球炸了,就算是打中了。
可后面眼看着就能得奖了,就是打不中,那时也寻思着枪有假,或是子弹的问题,于是就跟老板争执几句,反正最后也没个结果。
小时候是两三毛钱可以打十发,玩一会儿后,想再玩无奈口袋里没钱,玩不过瘾,那就常在地上捡那铁丝子弹,捡到十颗可以在老板那儿换取免费打一枪,就乐此不疲了。
这样捱到快上课之时,再花一角钱买一包瓜子,用旧报纸包成三角形,放在口袋里,好趁下午自修课时吃。嗑这瓜子,总是停不住,非得一口气嗑完了为止,经常是不小心被老师发现,免不了挨批或是写检讨书。
说起小时候的糗事,赵涵捂着嘴“吃吃”的偷笑。
“想笑就大声笑出来呗……”孙刚脸皮厚,不在乎。
两人携手在人海里游荡,时不时的响起赵涵那清脆的笑声。
杂乱的叫卖声,唧唧咂咂声就充盈耳畔。加紧脚步,拖拽着快速向前飞奔。整整的一条两条街道,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大小小的棚子林立,摩肩接踵的人流不断。小商小贩此起彼伏地召唤生意;赶会者穿梭其间,挨挨挤挤。
“老板娘,这顶凉帽多少钱?便宜一点!”赵涵挑着竹制凉帽问。
摊子上都是一些竹制品,多为日用品,如筷子、筷笼、竹帽、砧板、凉席、茶杯垫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工艺品。
“十三块!”一名操外地口音的妇女回答。
“十块卖不?”
“十二块!否则我本钱要都要折掉了!”嘻笑间,一票生意做成了。
赵涵喜滋滋的拿着刚买的帽子,一会儿带上,一会儿取下来。
“别臭美了,饿了吧?”
“有点儿,我们去吃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