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神圣罗马帝国> 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一章、各有算计(1 / 2)

 圣彼得堡,收到了英国人释放的和平信号,亚历山大三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这次阿富汗战争可谓是虎头蛇尾,对俄罗斯帝国来说,完全是开局王者最后却差点儿打出了青铜战绩。

刚开始有阿富汗游击队配合,俄军是一路吊打英国人,可惜阿富汗地区不是坦途,随着战线的不断向前推进,俄军的后勤压力也越来越大。

加上英国人援兵不断的抵达,俄军丧失了兵力优势,战场上的局势渐渐发生了变化。

到了现在,阿富汗战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消耗战。面对财雄势大的英国人,穷逼的沙皇政府明显招架不住。

看似俄军在阿富汗战场占据上风,实际上沙皇政府也是有苦难言。

战争进行到现在,俄军已经先后付出了近五十万人的伤亡,以及高达数十亿卢布的战争经费,然而传说中的印度还是可望而不可及。

人员伤亡只是小问题,毕竟收复了中亚地区,还占领了四分之三个阿富汗,甚至双方的交换比达到了惊人的1.1:3.7,可以说是俄军近五十年来最佳战绩。

当然,这是把中亚汗国和印度殖民军一起加上的战绩,单纯和英军主力pk,俄军还是占不到多少便宜。

有水分没关系,这也不影响沙皇政府拿出来进行政治宣传,总之俄军战场上的表现,对各方面都交代的过去。

令亚历山大三世头疼的是财政,自他继位以来沙皇政府积攒的家底全部搭进去了不说,还欠下了巨额的债务,更关键的是没能够打进印度。

如果俄军已经打进了印度,那么砸锅卖铁,亚历山大三世也要将战争继续下去。

可惜现实没有如果,英国人已经反应了过来。除了本土派出来的几十万主力部队外,还有两百万印度殖民部队炮灰严阵以待。

根据前线传来的情报,英军主力已经很少出来决战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后方督战,利用殖民部队和俄军纠缠,英军将领甚至完全不在乎人员伤亡。

按这个节奏下去,大有印度人不死光,英国人就不会认输的架势。

灰色牲口再怎么不值钱,也比殖民地土著贵一些。甭管交换比怎么样,俄军都是吃亏的,毕竟对面的印度人可是有三亿。

“准备和英国人谈判吧!”

做出这个决定后,亚历山大三世整个人都消沉了下来。俄罗斯帝国距离印度最近的一次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是!”

“陛下,我们要不要通知一声奥地利人,毕竟……”

不等外交大臣奥斯卡·希门尼斯把话说完,亚历山大三世就打断道:“你们看着办吧!反正现在英国人不想打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打下去。”

说完,亚历山大三世直接转身离去。

毫无疑问,俄罗斯帝国不是没有能力继续这场战争,毕竟还有奥地利奶妈在后面补血,一时半会儿还坚持得住。

关键是在无法夺取印度的情况下,继续这场战争拖住了英国人,只会便宜正在非洲大陆高歌猛进的奥地利,不符合俄罗斯帝国的利益。

再好的盟友,也抵不住利益的诱惑。

按照事先约定,维也纳政府以支持沙皇政府入主印度,换取俄罗斯支持奥地利独霸非洲,战后两国共同分享欧陆霸权。

沙皇政府现在和英国人停战,也是在坑队友。可是没有办法,沙皇政府已经确定自己拿不到印度,那不能看着奥地利独霸非洲了。

要不然战后两国的实力就会进一步拉大,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一旦出现实力失衡,所谓的共享欧陆霸权,就是一个笑话。

亚历山大三世的政治头脑还是非常灵光的,知道俄奥同盟的重要性,为了降低政治影响,果断的选择甩锅。

……

自从决定支持法国人后,英国外交部就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英俄停战只是措施之一。

毕竟俄国人是奥地利的盟友,不可能被他们三言两语就忽悠的倒戈相向。别的不说,光英俄矛盾就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开的。

刚刚打了一仗,回头就结盟。这些的骚操作,这存在于理论上,或许中世纪还可以做到。

但是在民族主义崛起的今天,谁要是敢这么玩儿,非得爆发革命不可。

东京,送走了不速之客的英国公使,伊藤博文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不容易才协调各方利益,勉强压下南下的声音,继续实施之前的北上战略,现在英国人这么一掺合,局势又发生了变化。

不用想也知道,英国人连他这个反对派领袖都拜访了,原本支持南下的政要就更不用说,肯定是被游说了。

正在伊藤博文思考对策的时候,侍从的声音突然响起。

“首相,王宫打来电话,要你立即去参加的御前会议。”

“砰”的一声响,伊藤博文手中的水杯应声落地。来得太快了,根本就没有给他留下准备时间。

毫无疑问,这背后肯定有国内的政治势力参与,要不然也不会英国公使前脚刚走,马上就要召开御前会议。

这样的举动,无非是在向他示威,要他这位南下反对派知难而退。

没有办法,明治维新的“三杰”都已经故去了,再也没有能够压制所有政治势力的定海神针,政治斗争的手段变得越发出格。

就比如现在,这些家伙就瞒着他这位首相,私底下和英国人接触,甚至是已经达成了协议。

知道归知道,伊藤博文实质上还是无能为力。别看他在后世大名鼎鼎,他从来都没有做到过一言九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