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孙秀荣带着博格达营、博格拉营以及大部船队抵达了切尔松尼斯。
等到他抵达时,苏哈的阿斯兰营已经占据了切尔松尼斯城堡,进展如此神速倒是他没有想到的。
在以前切尔松尼斯总督、布兰斯长子伍尔夫那处靠近海湾的府邸的高处,孙秀荣一边眺望着海湾里的美景,一边听着苏哈等人的汇报。
“大王,我军利用快船的灵活优势歼灭了四艘大型桨帆船后,敌人就慌了,他们总共在这里也就十艘桨帆船,原本是准备了一旦我军舰队全部突入小海湾深处,就用大量的小火船来对付的策略的”
“不过一看我国的快船也如此灵便,便知晓计策不会奏效了,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四艘桨帆船全部被击毁沉没,被固定在船上的奴隶桨手自然也全部葬身鱼腹,剩下来的奴隶自然不干了”
“就在我军正在酝酿第二拨进攻时,港口里的奴隶,哦,对了,不仅仅是船上的奴隶桨手,还有城里的奴隶工匠,在一个巴伐利亚小船坊主的带领下起来暴乱了”
“巴伐利亚?”
“哦,是这样,陶鲁斯半岛虽然以哥特人为主,但除开这些人之外,还有操着几乎同样语言的、被大王您称之为日耳曼人的语言,比如巴伐利亚人、萨克森人”
“半岛上的哥特人几乎都跟着柯蒂斯家族信仰了犹太教,但来自巴伐利亚的日耳曼人却信仰着天主教,而这里的达契亚人所信却是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对了,他们称之为正教者”
“伍尔夫的妻子来自君士坦丁堡,虽然也皈依了犹太教,但终究与正教亲近一些,于是伍尔夫除了相信信仰犹太教的哥特人、达契亚人,便是皈依这两教不久的萨克森人了”
“但对于一直信仰天主教的巴伐利亚人,他却一直防范着,实际上,这里的天主教徒的地位比多神教徒、萨满教徒还低,但巴伐利亚人精于作坊之务,伍尔夫便让他们管辖城里的斯拉夫奴隶”
孙秀荣想了想,“这么说巴伐利亚人显然是想通过我国来提高他们天主教徒的地位?难道他们就没听说过我国对待各种宗教的态度?”
“自然听说过的,不过自从罗马教皇与法兰克王国走在一起后,便与君士坦丁堡大为疏远,但教皇却从来真正放弃过东方的信徒,也暗中派人过来在正教影响不大的地方扶持天主教徒,陶鲁斯半岛就是重点”
“哦?”,这下孙秀荣明白了,“这么说一旦我国拿下半岛,就会有教皇的人过来任命新的主教,还多半是巴伐利亚人?”
“是的,于是,在昨日晚上,一个巴伐利亚人找到我,许诺在某时某刻打开城门让我军进入,我当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派了三百精锐跟着他到了城堡西门”
“顺利进入城门后,才知道当日在西门轮值的正是巴伐利亚步兵,我这才放下心来,一旦进了城堡,哥特人就大势已去,伍尔夫得知后纠集了城里最精锐的一千重骑兵、一千重步兵前来攻击我等,不过在火炮、弩炮、震天雷的打击下,他们很快溃不成军”
“于是便只能龟缩在军营里困守,切尔松尼斯城城墙倒是有一丈厚,全部用白色的条石垒成,若是硬桥硬马地攻打,还是要花费不少功夫的,但城内的建筑物围墙很少有超过一米的,自然都一一被我军攻克”
“伍尔夫之前显然向半岛上靠近此港最近的据点巴赫堡派遣了求援使者,那里距离此港只有五十里,轻骑兵一个时辰也就到了,正当我军就要拿下城堡时,巴赫堡的援军到了”
“他们约莫五千步骑,其中有三千阿兰人轻骑兵,此时在城外我军还有一千骑兵在警戒,见状便迎了上去,结果我这一千骑大败巴赫堡援军,并一直追到巴赫堡,巴赫堡建在一座小山上,靠这一千骑兵自然拿不下来”
“不过我得知这个消息后便让这一千人明面上撤回切尔松尼斯港,暗中却埋伏在陶鲁斯山脉某处”
“是在巴赫堡北面还是南面?”
“自然是北面,此时我已经拿下了总督府,俘虏了伍尔夫,便又派了一千骑抵达巴赫堡,这让堡里的守军还以为这一千人就从来没有离开过呢”
“果然,没多久,在得知巴赫堡危急时,柯蒂斯布置在潘缇卡彭与切尔松尼斯之间的据点,比洛赫斯城的城主、达契亚人的领袖斯特凡亲自带着大军前来救援了”
“结果在我军两千骑兵的打击下,斯特凡也大败亏输,仓皇撤了回去”
“然后呢?”
“大王,按照伍尔夫的说法,整个半岛的大小贵族大多还是听从柯蒂斯的,柯蒂斯在离开巴赫堡之前曾在境内下过一道命令,说是一旦得知敌人出现在半岛腹地,则所有的青壮都要向陶鲁斯山脉北面,也就是巴赫堡到比洛赫斯一带靠拢”
“眼下,想必他自己也在朝这里靠拢”
“你的意思是?”
“大王,柯蒂斯虽然以布兰斯女婿的名义管辖着陶鲁斯半岛,实际上形同独立,加上这里人口众多,他们轻易是不会投降的,这里就由水师舰队加上少量步军占据就是了,或者让西面的敖德萨抽调一个少年兵营前来接替镇守”
“我军三大营不如前出巴赫堡,就在那里与敌人决一死战,此战一过,想必半岛的局势就明朗了,关键是”
“哦?”
“柯蒂斯的陶鲁斯半岛是科萨汗国的西面屏障,一旦半岛失陷,必定会在北高加索一带掀起轩然大波,届时,除了科萨人,其余诸部肯定会做出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