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来自哪里?无人知晓,三十多年前,他像一个乞丐似的,衣衫褴褛的忽然间出现在了华国南疆的地界上,肩膀上,每天都扛着一面小旗,在大街小巷上游走,上面写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妙手回春,百病全治,药到病除"二十个字,走累了,他就找一个背阴的地方坐下来歇息,嘴里还念念有词:"奉旨下凡,四方云游,普济众生,救死扶伤,妙手回春,有钱给钱,无钱传名。"念一遍,喝口酒,好不悠闲。</p>
那天,游医老饕来到了一个村庄里,转悠了一大圈,口干舌燥,无人问津,可能是感觉累了,正在村前一棵大杨树下歇凉,只见一个中年妇女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呜呜咽咽地说:"大夫,你快到我家去看看吧,我儿子玩皮,趁我不注意,搭上梯子上房上掏麻雀玩,不小心让蜈蚣给钻到肚里去了,现在孩子的肚子,疼得厉害,你快上我家,救救我儿子吧!"</p>
游医老饕一听,二话没说,赶紧跟着这个中年妇女就去了她的家。</p>
到家一看,只见一个瘦骨嶙峋四、五岁模样的小男孩子正在地上打着滚,哭得气都喘不上来了。</p>
游医老餐过去,看了看孩子,吩咐中年妇女,赶紧拿一个生鸡蛋打开,让孩子喝下去。紧跟着,又让中年妇女拿过来半斤食油,也让孩子喝了下去。</p>
生油一下肚,孩子立刻恶心地“哇哇哇哇哇”地呕吐了起来,吐了十多口,只见一条半尺多长的蜈蚣就被蛋清包裹着给吐了出来。</p>
蜈蚣一吐出来,孩子立刻就不哭了。</p>
游医老饕问道:"孩子,现在感觉怎么样?你的肚子还疼不疼了?"</p>
孩子摇了摇头,说道:"不疼了。"</p>
游医老饕点了点头,说道:"孩子,现在你没有事儿了。记住,以后再掏麻雀的时候,往嘴里叼上一根木棍,那样,麻雀窝里的蛇呀、蜈蚣呀,就不会钻到你嘴里了。"</p>
孩子点了点头,说道:“谢谢,我知道了。”</p>
中年妇女急忙跪下给游医老饕磕头,说道:"谢谢大夫救了我儿子,我孤儿寡母,家里没钱,你看……"</p>
游医老饕一摆手,打断了中年妇女的话,说道:"乱世浮生,孤儿寡母,确实可怜,没钱不要紧,记住我叫'老饕’就行了。另外,大妹子,我观见你这个孩子,骨骼清奇,是一个练武的奇才,摆脱穷苦的纠缠,改变人生的命运,你愿不愿意让孩子学习武功啊?如果愿意,我就管件闲事,给这个孩子找一个好的师傅,传授武功,造福社会!"</p>
闻听此言,母子俩目瞪口呆,半天才反应过来,千恩万谢地说愿意。</p>
“那好吧,三天后,自有人前来上门,收这个孩子为徒,你母子俩需要做好提前离开故园的准备!告辞了!”说完,抬脚就走。等到母子俩追出大门要送,已经不见了他的人影。</p>
这个被老饕救治的孩子,其实就是小时候的刘青社,机缘巧合下,拜师学武功,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p>
刘青社至今记忆犹新,当年,游医老饕一走,妈妈感恩戴德,当下就拉着他的手走家串户,说开了游医老饕分文不要,给他治好了病的事儿。一传十、十传百,"游医老饕"的名号,就是这样,开始在附近的十里八村传开了,不少人道听途说,慕名而来,找“老饕”看病,全部神奇地治愈了。起初开始,只是一些没钱的穷人,及至后来,许多有钱的人家,也来找他给看。</p>
"老饕"看病,与众不同,一般郎中,讲究望闻问切,而他只看一下,就找到了病根所在,一根银针,出神入化,一扎下去,实能治好病人的病,看好病后,有钱人家看着给,没钱的穷人,他也不开口讨要。</p>
这样的大夫,穷人欢迎,富人也欢迎啊,谁看病不想省钱啊?</p>
老饕果然没有信口雌黄,谎话骗人,三天后,一个仙风道骨的老道长,来到了刘青社的家,仔细查看了一下他的骨骼,欣喜若狂,即刻就收他为徒,将苦命的孤儿寡母接到了道观,开始传授刘青社武功……</p>
回头再说"老饕",他治病救人的名气,渐渐的越来越大了,索性不再游历,干脆利落,他就在南海城里摆上了一个医摊,上面只写着“老饕”两个字,马上就哄动了起来。</p>
空前绝后,找“老饕”排队看病的人,那可是人山人海,络绎不绝,无形中,可是给气坏了一个人。</p>
这个人,在南海城中,可是有头有脸,他是南海知府向荣的大舅哥梅德。</p>
梅德也是一个郎中,自己开着个药铺,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知府向荣的小妾,就把城里人看病的买卖,都揽了过去。</p>
知府向荣,也真得给梅德撑腰,他颁布了一道令,所有郎中给人看病,都得有知府衙门发放的"医牌",不然的话,就按"庸医"处理,轻者罚款,重者打板下大狱。</p>
南海市里,有郎中七、八个人,而有知府衙门“医牌”的,只有梅德一个人,向荣不给别人发。这样一来,那几个没有知府衙门“医牌”的郎中,就只能改行了。南海城里,人有了病,只能找梅德看,到梅德的药铺里去拿药。而梅德看病,就认一个"钱"字,只要你得了病,就得先把钱准备好了,没钱,二话甭说,走人,病死了活该。正因为如此,老百姓才给梅德编了一句顺口溜:"梅家药铺朝南开,有病没钱别进来。"</p>
梅德赚钱赚得好好的,突然间来了个"游医老饕",一根银针扎下去,就能把病治好,没钱的穷苦人,看病还不用给钱,病就好了,这不明显在砸梅德的饭碗吗?</p>
梅德找到了知府向荣,让他把"老饕"抓起来,问他个"庸医"之罪。</p>
向荣虽然处处护着梅德,可多少也讲点道理,他皱着眉头,说道:"那个'老餐'给人看病,他一不开药,二不要钱,只是扎针,这能算是郎中吗?稍安勿躁,先看看再说吧,等他给人看病看出事儿,咱再抓他也不迟嘛。"</p>
梅德一想,也行,只要“老饕”给人看病,出上一点点的毛病,我就叫知府妹夫抓他。于是,梅德暗地里派出人去,专门盯着"老饕"的一举一动。</p>
转眼间,到了来年春上,杨柳初发,阴雨连绵。梅德一看这个天气,心里立马就高兴了起来。他知道,春季里,总是这种天气,小孩子们,最容易得湿疹,而且一得,就不是一个,全城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子女孩子,差不多都会得。孩子们得了湿疹,就得买他独家熬制的"消疹汤"。</p>
这个"消疹汤",梅德已经连着熬了好几年了,一副汤药,一两银子,每年都能赚上几百两。得了病的孩子,不喝他的"消疹汤"还不行,孩子身上痒得难受啊,一挠身上就烂,伤口一感染,就给变成了毒疮,还得花大钱,不花大钱,就得让孩子等死。所以,南海城人,明知道梅德趁火打劫,也得咬牙、认命、吃哑巴亏。</p>
梅德一看发财的机会又给来了,赶紧让伙计熬"消疹汤"。这"消疹汤"是用十味中药熬出来的,全城的孩子要是都喝,得熬十几锅,连工带药,也得花几十两银子。梅德不担心那几十两银子,等"消疹汤"卖出去,就能十倍赚回来。</p>
梅德把"消疹汤"熬好后,派人出去一打听,果然,城里开始流行湿疹了,不少孩子已经得上了,而且还在蔓延。</p>
梅德乐了,心里说: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人们就得到他的药铺来买"消疹汤"了。</p>
可是,一连等了半个多月,一个来买"消疹汤"的也没有。梅德心说:怪了,人们怎么不买"消疹汤"呢?派人出门一打听,那些得了湿疹的孩子,都被"老餐"给治好了,一分钱都没花。</p>
梅德气坏了,揪着小伙计问道:"那个游医老饕,他是怎么把湿疹治好的?扎针还能治湿疹?"</p>
小伙计说道:"不是的,老爷,那个游医老饕,邪门的很,他让每家每户熬柳叶,让孩子们用柳叶水洗澡,得了湿疹的孩子,一洗就好,没得湿疹的,用柳叶水洗澡之后,就不再得湿疹了。"</p>
梅德气得踹了伙计一脚,往椅子上一坐,一个劲地倒气,心里说道:这个游医老饕,太可气了,让我白白熬了十几锅的"消疹汤",糟蹋了几十两银子,这笔账,我得跟他算,再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我这碗饭就快要吃不成了。</p>
梅德叫来了一个伙计,让他吃下一大一把巴豆,等小伙计拉得脸色蜡黄,浑身虚脱,乏软无力的时候,梅德就让人用担架抬着这个小伙计来到了知府衙门,诬陷说,小伙计用柳叶水洗澡之后,就开始腹泻,要不是梅德治得及时,小命就没了。梅德让知府向荣快速把"老饕"抓起来,治他一个庸医之罪。</p>
知府向荣一看,梅德有人证,那就好办了,立刻派遣衙役把"老饕"给抓了起来,连问都没有问,就先是一顿板子,然后就扔进了监狱,定了一个“无证行医”的罪行,披上枷锁,游街示众,然后再公开宣判入狱服刑。</p>
这天,知府衙门内的衙役们如狼似虎一般地给"老饕"披上枷带上锁,开始了游街。</p>
一边走,一边让"老饕"喊:"我是庸医,我看病出了事儿。"</p>
"老饕"不喊,衙役就在后边打他的鞭子,打得他皮开肉绽的体无完肤,万般无奈,"老饕"只能一边走一边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