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吴军家属也在迁移名单之内,因为他们的身份特别,地位也特别,所以魏季在雅斯城的规划中特意在靠近总制府的区域为他们安排居住区域,刻意让他们成为比贱民和自由民更高一级的居民,赵强对此的理解是——魏季想要打造关宁军的贵族阶层。无可否认,血缘和出身的缘故使得关宁军中的汉军军官对于这些吴军家属都十分亲切,在他们眼里,这些北上的家属是最值得信任的自己人,而那些归附的自由民和被强征的贱民是不值得信任的,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壮大关宁军,并无权力享受超越其他人的权利。关宁军所拥有的一切只能由关宁军的人来享受,其他人只有看的份而已。</p>
对魏季的这种做法和军官们的思想,赵强也不好强制他们进行改变,但是他却给魏季下了道命令,命令中要求他在靠近总制府的区域内不仅要安排吴军家属入住,同时还要安排与他们人数相等的异族军官家属入住,并且拆除规划中的围墙。魏季在接到这道命令后,十分的不解,因为这些规划之前他都是向大帅汇报过的,当时大帅没有意见啊,怎么现在却要求改变呢。疑惑归疑惑,魏季还是老实的执行了这道命令,将规划图上的围墙标志删去,但是他却对命令做了个小小改动,也就是将赵强原先命令中人数相等的异族军官家属改成了大队以上军官家属入住。这一改动的后果是,原本可以有五百名异族军官家属入住,现在却只能入住不到一百人,因为关宁军中大队以上异族军官不过六七人,他们的家属加在一起总数也不会超过一百人。赵强对这个改动一无所知,等到他知道时,一场风波已经闹得不可开交。</p>
原雅斯克内居住的部民都被迁到了城外,为了尽快完成赵强的要求,魏季的做法是一边建,一边移,争取在城建好后,所有的迁移事项也全部完成。不然,等城建好后再迁移,工程量太大,涉及的人口和部门也太多,无疑耗时也越久。</p>
有关明年会爆发大的战事的消息,已经在军中流传,魏季身为民曹的最高官长,自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纵观关外,关宁军和罗刹人之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大规模战事,如果有,那也只能是南边的清军。种种迹象联系起来,魏季自然明白越早迁移就越对关宁军有利,否则一旦战事开始,所有的重心就要移向前线,那时再迁移人口可就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p>
义城在迁移过后,将由原先的军民共处的聚居点变成一座单纯的军事堡垒,届时除了教导大队外,就只有守军和少部分居民了。赵强在率第三步兵联队出发前,将守义城的守卫任务交给了吴四,城内的治安队和几百守军被合并为警备大队,负责首义城的守卫,警备大队长一职由吴四兼任。军曹的郭飞则要负责后勤辎重运输,为此,民曹从各地抽调了八百民夫给军曹,郭飞将他们编成一个运输营,开始向指定地点先行送粮。</p>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自古以来战争的不二法则,定远第三阶段作战即将进行,粮草的提前运输有利于作战部队减轻负担,加快行军速度,现在乌第思克等地的俄军龟缩不出,军曹的运输营完全不须害怕会遭到俄军攻击,他们要怕的只能是如果未能按期完成运粮数目,是不是会受到大帅的责罚。</p>
同时赵强命令郭飞开始架设军曹情报司,情报司的职能是收集各情报以为军部参考,这个各地绝不是单指罗刹或者满清,而是指罗刹、满清、朝鲜、蒙古各部。情报司的人员不限于汉人,任何民族的都要有,索伦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锡伯人等等,甚至还要有罗刹人,总之,在目标区域内,情报司必须做到有己方情报人员在该区域活动。为了让情报工作尽快取得成效,赵强让民曹给军曹调拨了大批金银,供情报司活动和收买人员所用。</p>
</p>
………</p>
巴克桑离开后的第四天,南边的烽火台就发现了一队不到百人的清军押着几辆马车向首义城这边驶来,因事先有过交待,所以车队被直接放行。巴海没有食言,他果然送来了三百杆火铳,两百把刀剑,正缺武器的赵强乐得照单全收,付出的只是对那个送货来的清军佐领满脸欢笑和不时的点头哈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