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聊着聊着就来到了李大明的办公室,李大明忙为王国庆沏茶、让烟,非常客气。</p>
李大明知道,所谓的中原经济特区其实就是王国庆的新政,以王国庆的本领,只要他用心,这项工程就一定会进入到国家的笼子。换句话说,建设中原经济经济特区既是一项事关K省发展大计的战略举措,也是一项政绩工程。王国庆把李小鹏也调到这个筹划的班子,无非是想让李小鹏也镀镀金,提拔为副秘书长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p>
在随后召开的一次省长办公会上,李庆祥副书记果然应邀到场。在会议期间,王国庆虽然多次请他讲讲,但他都摆手婉拒了。他只是在仔细地听,认真地思索。</p>
在这次省长办公会上,几位副省长,听了王国庆的简要介绍,听取了吴中原的详细汇报,大家都说这个设想好。</p>
常务副省长袁海平说:“这样一个构想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新、高、大。新是具有创新的理念,高是具有战略的高度,大是大气魄、大手笔。中原经济特区这一理念不仅符合中央的精神,也能把我们全省的主要工作统揽起来,是一项管总的纲领性战略思考。我完全同意。”</p>
其他几位副省长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意见,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对这一构想的赞赏。</p>
二处处长李小鹏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一开始他是在详细地记录每一位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后来听了听,全是溢美之辞,他也就不再记录了。不过仍表现出非常专心听会的样子,时不时地在本子上用笔点一点。</p>
</p>
李庆祥在会上没有发言,王国庆就知道他肯定是有话要说,只是同着大家不方便讲。</p>
会议结束以后,王国庆就和李庆祥一块儿进了自己的办公室。</p>
两个人客气几句后,王国庆就征求起李庆祥的意见来。</p>
李庆祥想了想就开了口:“王省长,这个构想非常新颖,也非常宏大。让我很爱启发,也很受鼓舞。只是……”</p>
王国庆笑了笑说:“李书记,放开地说。”</p>
李庆祥接着说:“中原经济特区从内容上突出的特区的特字,从外延上包含的是整个K省,甚至会还会辐射到周边一些省份听部分地区。这么大一个经济特区,我担心上边批着有难度。”</p>
王国庆说:“李书记,详细说说你的看法。”</p>
李庆祥就简单地谈了谈自己一些思考,第一,经济特区因为是特区,会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特区的面积不会很大。目前我国的经济特区有5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深圳是2020平方公里,珠海是1687.8平方公里,厦门是1565平方公里,汕头是2064平方公里,只有海南岛的面积最大,是近3.4万平方公里,但这个地方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当然,现在各个省、各个市都还有自己的开发区之类的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的区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经济特区,但都没有正式的国家级名义。</p>
第二,经济特区是对外的窗口,一般要设在沿海地区。中国目前这五大经济特区都位于沿海。听说,现在也有人在呼吁在新疆的喀什建一个内陆经济特区,但喀什虽不是沿海,却是沿边地区。当然,喀什经济特区能不能批下来,还是另外一件事。因此,要申报中原经济特区,困难很大。</p>
王国庆点点头说:“李书记,你说的很好。你的担心有两点,一个是K省的面积大,一个是K省不沿海。你的担心很有道理,这两点其实也是我在考虑的问题。李书记,你是经济博士,你看有什么好的办法?”</p>
李庆祥说:“王省长,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中原经济特区虽然很响亮,但怕通不过,你看是不是可以去掉一个字,改为中原经济区?我们让中原经济区进入到国家笼子,成为全国区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意义和中原经济特区的提法是一样的。当然,两种叫法的内容本来就是一样的。”</p>
王国庆点上一根烟,把身子深深地陷入到沙发中。他觉得李庆祥的说法有道理。中原经济特区是块金字招牌,但恐怕很难过国务院这一关。原因正是李庆祥刚才所说的那两点担忧。</p>
王国庆想,对于这个发展战略,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当初是叫“新州城市群”,没有打响。他想把它叫作“中原经济特区”,又担心国家不认可。叫它为“中原经济区”,是不是可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高度呢?(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