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较好理解,行万里路人们就不够重视。行万里路,可以得到读万卷书得不到的很多好处。“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书上看到的,只算是“闻”,而行万里路,则能够“见”,效果大大胜于闻。眼见为实,眼睛看到的事实更能给人以触动,亲身经历的东西更能够影响心灵,从而观念变,见解变,头脑变!我们应特别重视培养社会性,绝不能呆在书堆里练本领,练素质,要深入社会,广泛了解社会。行万里路,有其不可替代的学习效果。</p>
游学,这是自古提倡的。游学可以做调查研究,了解风土人情,把握社会心理,掌握社会客观实际,学到书本学不到的东西。今天就是旅游,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如果有学习目的地旅游,效果就更大了。这种游,不是带着几千块钱舒舒服服地去玩,而是要去锻炼,像那样不带分文,对自身的锻炼作用就更大了。</p>
某大学在暑假开展了一项训练:把大学生放在陌生的城市,身无分文,独立生存10天。经过严峻的考验,他们都感到在素质上脱胎换骨,其收获远非读几个月的书可比。这就是真正的素质学习!</p>
交天下友。这不仅能够增强社会性,培养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就是活的资讯载体、知识载体、智慧载体、优秀素质载体。多交朋友,就会多一些资讯,多一些成才的机遇,多一些读书得不到的收获。一个人,所有的关键机遇都可能是朋友提供的(这种提供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p>
一位诺贝奖获得者瓦勃格指出:“一个年轻的科学家,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跟当代的科学巨人进行个人接触。”李鸿章如果没有投到曾国藩的门下,那他就不可能有后来那样的发展空间。诸葛亮如果不交司马徽、徐庶,刘备就不知有这等高人,也就没有三顾茅庐,没有诸葛亮的大展鸿图了。</p>
即便朋友不能够带给你什么机遇,但与朋友聊聊天,也能够开拓视野,扩大自己的情报、智慧来源。一些政治家虽然很少读书,但他们周围有许多具有丰富学识的朋友,只需30分钟的时间,便可听完10本书的核心内容。</p>
日本前总理福田纠夫是个了不起的“经济通”,他曾直言不讳地坦白秘诀,说:“我的学问全是用耳朵学来的。”可见与朋友“聊天”是何等重要。甚至有时候,真的能够取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效。自己有些糊涂的事情,听了朋友的一两句忠告,也许就会顿开茅塞。</p>
朋友,对于塑造自我、修炼自身的作用同样很大。朋友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朋友的习惯、爱好、性格,朋友对待人生、事物的态度都会影响你、改变你。朋友,对一个人的素质影响确实很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与益友相处应当是一种对修身作用很大的“隐性课程”。</p>
交朋友,特别是交学友,对学习上帮助也很大。肖伯纳说得好:“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一个人学习,与两个人、三个人、几个人一起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能产生“集合效应”、“竞争效应”。学友之间的互相学习、询问、辩论,切磋琢磨,比单纯师承更有助于成才。</p>
可以说,凡成大气候者都是灵活的运用好了前面这“三把标尺”(博学、实干、广泛社交)。换句话话,如果可以很好地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那么成就一番伟业也大概就指日可待了!</p>
吴天放知道,这篇短文,包含了二哥对自己的期许。他除了自己学习外,还先后把这篇文章推荐给了周一菲和徐文清。(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