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官场教父> 第769章 一个人出名不算本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9章 一个人出名不算本事(1 / 2)

 吴天放说,王大哥,你们东北有一个叫高粱红的女艺人,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p>

王大哥说,你是说她啊,我不仅是听说过,而且还很熟。她很早就出来到北京混世界了。早些年,她是我国著名的女子摇滚乐队“风花雪月”里的贝司手。你们可能不知道,早几年这个女子摇滚乐队可是红得很,风靡一时。后来,高粱红嫁给了一个香港的娱乐大亨。但不久,就分手了。但高粱红还是拿到了超过一个亿的离婚赔偿。有了这笔钱,她就开了一家自己的文化公司。当然了,她经营的方向和我们赵老师不一样。我们搞的是东北的原生态,高粱红弄的就比较现代了。最近,我又听说,高粱红到K省去了,好像是跟着她的一个好姐妹,应该是吴天娇。吴天娇这个人我也熟。她当年是风花雪月乐队里的主唱。听说,她们两个加盟的是一家实力很大的集团。</p>

吴天放笑了笑说,王大哥,吴天娇是我的姐姐。这个高粱红我们在北京的时间也经常聚会。</p>

王大哥说,噢,是嘛?失敬,失敬!</p>

吴天放说,王大哥,我觉得赵老师不仅仅是一位演艺天才,他也是一位经营天才。现如今,他旗下的演艺集团,成了最挣钱的艺术团体。</p>

王大哥就说,是啊,人们都说我师傅是怪才嘛。</p>

接下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扯起了赵本山的经营之道来。</p>

王大哥说,本山老师的经营情况,其实你们刚才也基本上都谈到了。我再做一点补充吧。</p>

赵老师真正的经营之路是从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一个夜晚开始的。有人说,正是在那一夜,艺人赵本山变成了创业者赵本山。八年时间,他构建起了一个横跨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的演艺产业王国。</p>

小赵姑娘打开笔记本电脑,不时从网上查找一些赵本山的资料。渐渐地,赵本山的经营之路就在大家的面前越来越清晰了。</p>

2009年2月12日18:35分,位于沈阳中街的刘老根大舞台后台,小沈阳恭敬地站在赵本山面前,听师傅给自己讲戏,妻子沈春阳也是他二人转的搭档,坐在一旁默默记诵师傅教的新说口儿。经过2009春晚上的小品《不差钱》,“阳仔”(小沈阳别名儿)老火了,参加了五个电视台的春晚,半个月里,出场费从2万一路飙升到30万。但在这个后台,他不是明星,是团里一名普通的演员,是赵本山45个徒弟中的一个。</p>

点拨完小沈阳,赵本山快步走出后台,来到幕边,冲着台对面正在候场的舞蹈演员使劲挥下胳膊:“精神点儿啊!精神儿的!”演员们望着他笑。接着,他在幕边一个很隐蔽的地方找个小凳坐下,拉开帷幕,往台下看看座满没满,但一点儿也不担心,票早在两个小时前就售空了,最便宜的150元,最贵的雅座2600元,开演后还得加座。</p>

舞台中间的荧幕上滚动播放着赵本山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照片,上世纪80年代的《瞎子观灯》、《1+1=?》,1989年去日本演出的合影,也有近20年来他在春晚上的小品。赵本山伏在一个凳子背上看着屏幕,不发一语。</p>

这些都是他走过的路啊,有辉煌,更有艰辛。</p>

眼前的赵本山不是徐老蔫、黑土,不是刘老根、马大帅,而是刘老根大舞台的主宰者。目前,这个舞台已经在全国开了9家连锁剧场。赵本山,一个东北山沟里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从1990年起连续19年登上春晚,他把一个草根艺人的辉煌演绎到了极致。但这并不是他人生的全部。</p>

早在2001年正月十五的那天起,赵本山开始悄悄地构建着一个属于他的演义王国。这里既有中国老戏班儿的规矩、情分、做派,又主动学习现代企业的制度和法则。这个机构名为本山传媒集团,以舞台演出为主业,同时经营影视制作、电视栏目、艺术教育等业务,横跨不同领域和表现形式。</p>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主任周城雄认为:“中国有很多艺人转行经营演出业,比如陈佩斯做大道文化,杨丽萍做云南印象。但艺人往往缺乏经营管理的能力。赵本山是一个特例。他是农民出身,但天生有控制企业的能力。他把公司的各块业务做成了一条产业链,把演出、电视剧、教育、旅游结合起来,互相支撑。这对于一个成长自社会底层的艺人来说是很难得的。”</p>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本山大哥是创业家学习的典范,他在内外资源、艺术与市场结合方面的*作逻辑超越了很多单一生意头脑的老板。他对于徒弟的带领与提携表现出了带领、培养团队的能力,而不只是一个超级个体艺人。他的产业化*作尤其体现出其对于所掌握的艺术与人才资源的最大化运用。”</p>

圈内人士推测,赵本山个人身家已达7亿元,称其为国内演艺明星中的首富。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本山传媒仅凭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业务就有5800万元的收入。赵本山向《创业家》透露:“2009年,集团舞台演出的收入能做到2.3亿元。”此外,本山传媒的影视剧、电视栏目、广告业务的收入以及演员们涉外演出出场费的上缴,这个数字究竟是多少,外人难以知晓。</p>

2001年正月十五,赵本山带着几个朋友去吉林玩。此时的赵本山已经是中国的小品王,铁岭民间艺术团的演员,同时也是一家主营煤炭生意的公司老板。在好友高秀敏的邀请下,赵本山一行来到当地很出名的一家二人转剧场看演出,被张小飞夫妇演的《傻子拉媳妇》震撼了。张小飞农民出身,7岁走班儿,13岁学二人转,1998年凭借演傻子的绝活儿在吉林有了名气。赵本山没有想到自己会乐成那样,躺在椅子上起不来,那一天他们几个人光小费就花去十几万,“就感动到那份儿上”。当晚,赵本山就收了张小飞做徒弟。</p>

赵本山是唱二人转出身的,但自从1990年演小品《相亲》上春晚后,他十年没看过二人转,也没再演过。他和很多成名的艺人一样,开始办公司了。1993年,赵本山在沈阳注册成立了本山艺术开发总公司。当时也不知道啥叫文化产业,公司里有广告业务,但主要还是倒腾煤炭,把铁岭法库的煤卖给本溪的钢厂,叫对缝儿。“那时候,我的状态就是一‘公关小姐’,公司里的事儿,我不去,不好办。我是想赚点儿钱,积累点儿,拍些东北戏。”赵本山说。那时他也去各地表演小品,出场费从1000元涨到传言中的10万元,但这已经到头了,想靠这个积累太难,也不能360天见天儿演啊。做生意来钱快,但也不好经营。“做煤炭不费劲,往外卖费劲,人家该你钱,不还款。”后来,又有开原家乡一个开山楂罐头厂的老乡找他,说卖得费劲,想改做果茶。赵本山投了一两百万,帮对方清了存货,就不再投了。类似的生意,他还做过木材、钢材。这些生意“不挣就算赔呗,我几乎没赔过”。几年下来,赵本山的资产上了千万。</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