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至强大宋> 第三十六章条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六章条件(1 / 2)

 耶律大石说的这种谋略,正好克制金军,不光是金军,草原和高原这种民族,都是这种打法。

一鼓作气,穷追猛打,打的了就打,打不了就撤,这是他们的惯用的伎俩。

契丹原先是一个游牧民族,就是靠着马匹跑的快,四处掠夺,掠夺完就跑,根本不跟你打,为什么不打?第一,死不起,人本来就少,死一个就少一个,第二,没有补给线,根本没有粮草一说,打到哪里就抢,抢来就跑,所以,游牧民族打仗就是为了发财。

尤其是到了深秋,草原的游牧民族就紧盯着中原,这会儿中原的朝廷也会非常的忙碌,常常听到某某边界遭到一小股势力的掠夺,损失多少。

对于这样的掠夺,各个朝代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

汉唐时期,就是打,打到你服为止,打到你不敢再来骚扰我为止。

大宋朝不一样,打这样一股小势力,完全就在赔钱。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这点钱,完全可以给他们,用钱买和平,何必这么兴师动众呢。

为了这一小股势力,粮草加上军队的费用,少说也得几十万贯,甚至上百万贯,那么把这些钱给他们,不让他们抢不就行了。

所以,有了澶渊之盟以后,果然北方的边境安稳了不少。

但是有人说,澶渊之盟是宋朝的耻辱,也有人说澶渊之盟结的好。

心态不同,看问题也不同,按照汉唐的规矩,澶渊之盟确实可耻,宋人没骨气,不敢打。

但是结合当时的背景环境,朝中已无有能征善战之人,这个时候的杨家将杨老令公已经在收复幽云十六州之时,战死沙场,七郎八虎也已经随之以去,高怀德、高怀亮两个兄弟已是耄耋之年,狄青和呼家将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朝中确实无人可用。

再说,其实也没有给多少,给契丹的岁币仅仅是宋朝两个县的年收入,宋真宗那时候光县就有好几百个,这两个县的岁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后来,两国握手言和,各自发展,两国平安无事,百年之间未见干戈。

生活安逸,就没有了危险,没有了危险,人们就开始放松警惕,放松警惕就不会励精图治,不励精图治就会挨打,最后亡国,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看看宋徽宗和天祚帝两个人是何其的相似,天祚帝整天打猎,宋徽宗天天画画写字,不问朝政。

这俩兄弟还真是挺搭,一文一武,最后两个人都把国家给玩完了。

耶律大石这个人,能文能武,对汉家的这些谋略也是了然于胸。

他为什么能一言道破金军的短处,原因就在这里。

金军打仗只是为了发财,粮草带的肯定不多,只要把他们的补给线给放长,再偷袭金军的后方,这一仗就一定能赢。

古代打仗其实就是打的士气,李若水的担心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本来士气高涨,一下让士兵们撤退,这确实有些不妥。

赵桓问:“耶律将军,李大人的话也有道理,士气这东西最不能缺,尤其是这会儿,如果士气低落,即便是退到陕西地界,那又能怎么样?”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