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科幻灵异>北上南下> 第三十七章 刀与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七章 刀与枪(1 / 2)

 一手拿枪,一手舞刀。</p>

别误会了!</p>

在中国早期的领导人讲话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表述,说的其实是两条战线的斗争。</p>

套用现在的说法,叫啥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p>

枪,说的当然就是指枪杆子。</p>

江湖带着大家考证一下,很容易发现,最早的典故来自毛伟人,来自党史上有名的八七会议。</p>

四一二、七一五,这是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发起的反革命政变,亲手摧毁了他们的国父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住农工的三迷n zhu义纲领,向昔ri的盟友悍然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第一次国共合作由此宣布失败。</p>

细细分析,有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极端势力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右倾保守错误。</p>

所以就在当年的8月7ri,中国在汉口召开一次非同凡响的紧急会议,对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这次会议因为国民党的军精四处骚扰,所以只开了一天就匆匆结束。</p>

如果说一大,十二个代表,正式成立了中国,开天辟地。</p>

那么八七会议,22个zhong yāng委员、候补委员悄悄干的两件大事,同样流芳百世。</p>

翻看尘封的档案,那天的会议议题非常多,但细细归纳,就两个:</p>

第一件大事,撤掉总书记。陈独秀在蒋介石的屠刀举起之时,没有认清其本来面目,反而存在幻想,步步退缩,反对以暴制暴,几个月的实践表明,再这样下去,散布各地的员快被国民党全抓起来了。</p>

怎么办?</p>

撤了他!</p>

二十二个人一举手,共产国际的代表一看,保也保不住,同意了。</p>

撤了老的好办,选谁呢?</p>

太难了!</p>

陈独秀资格最老,连续被五次党代会选举为总书记,谁比他更老资格呢?</p>

大家一合计,总书记帽子太重,那就换一个称呼。</p>

于是,从那天开始,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职务,延续了十几年。</p>

那天会议,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zhong yāng工作,称呼叫总负责。</p>

</p>

瘦弱修长的瞿秋白,虽然没当过一天总书记,但他的的确确做过党的最高领导人。</p>

正在热映的电影《秋之白华》,说的就是瞿秋白的革命和爱情。</p>

总负责这个职务,一直到1943年才取消。</p>

这一年,毛伟人被选举为zhong yāng委员会书记、政治局书记、书记处书记。</p>

十几年里,先后当过总负责的,有瞿秋白、博古、张闻天。</p>

第二件大事,和蒋介石对着干。</p>

按照当时文件里的说法,那叫土地革命、武装起义。</p>

也就是在这次非同小可的会议上,毛伟人一举成名,为啥呢,他提出的观点,枪杆子里出政权,在会议上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p>

面对国民党的步步进攻,面对陈独秀的不断后退,年轻的人太需要拥有自己的du li武装力量了。</p>

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一个真正的超时代伟人。</p>

因为,当时,国民党是执政党,蒋介石成功地进行了东征北伐,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个人影响前所未有,以黄埔军校为首的蒋家军队正是兵强马壮。</p>

而呢,当时只有区区五万党员,没有武器,没有经费。</p>

最关键的,还是非法组织。</p>

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在黑暗里他能看到黎明的到来、未来的方向。</p>

枪杆子里出政权,从此成为始终信奉的信条和行动口号,在ri后漫长的夺取政权过程中,他们时刻没有忘记。</p>

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当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p>

查看档案,很容易发现,为期一天的会议,上午走入会场时,毛是候补zhong yāng委员。</p>

下午结束走出会场时,身份已经换了,大大地垮了一个台阶-----zhong yāng政治局候补委员。</p>

和他同时拥有相同身份的还有一个人,他们两也是一生最亲密的战友---周恩来。</p>

枪的问题搞清了,那么刀呢?</p>

一点就穿!</p>

公开的武装斗争,那叫枪,秘密战线的斗争,就叫刀。</p>

刀把子-----很长一段时间,毛伟人,周恩来,都这样称呼情报保卫部门。</p>

考证起来,周恩来,是历史上,唯一拿过枪、舞过刀的领袖人物。</p>

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后来一直担任军事部长、组织部长、军委书记。</p>

他一手组建了zhong yāng特科,打响了秘密战线的第一枪。</p>

有意义的是,公开战线打响的第一枪,南昌起义,也是在周恩来领导下开始的,他在那天的身份是zhong yāng前敌委员会书记,坐镇南昌一线指挥。</p>

江湖有点扯远了吧,话题拉回来。</p>

刀子是尖锐的,是锋利的,杀向敌人的心脏,那是一刀致命。</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