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0庐江太守刘勋</p>
萧言后世在军队、社会,摸打滚爬多年,见惯人心险恶,早已学会谨慎做事,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真佛不烧香。</p>
任你说的再好听,也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来的实惠!</p>
刘晔如此,曹操亦是如此。</p>
相比投依曹操那不可知的未来,显然是刘晔提出的县尉,更有吸引力。于是,萧言绝口不提曹操,立即表示愿意追随刘晔,远赴庐江。</p>
与此同时,刘晔高看萧言,视萧言为豪杰壮士,也愿意善意交结萧言。毕竟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比起事必躬亲,诸事纷繁,刘晔更愿意团结一批可以引为助力的力量,比如鲁肃,比如萧言。</p>
于是,两人一拍即可,霎那间将未来行程定在巢湖。</p>
随后,刘晔又花费一番口舌,劝动数千巢湖,拔营移向巢湖。</p>
不得不说,萧言真心佩服刘晔嘴皮功夫。</p>
想当初,刘晔劝郑宝前往寿春归顺袁术时,一句“刘勋是庐江之主,袁术是扬州之主,郑将军缘何舍本逐末,弃袁术而从刘勋”,贬低刘勋,将郑宝引诱至成德。</p>
今日,刘晔劝巢湖贼兵改投庐江,却又道:“袁术坐拥江淮,马健兵强,敢死精锐,数以万计。袁术强盛,不缺仆从,我若投之,其必不重视。勇武孙策尚不能立足寿春,况乎吾等?窃以为,列位将军去寿春,不如去庐江!”</p>
舍庐江去寿春是刘晔;舍寿春去庐江又是刘晔:正反话怎么说,都是他刘晔对。</p>
尤其,刘晔这些说辞,各有理论支持,听起来都像那么一回事,值得信服。</p>
念起历史记载刘晔“可伐蜀汉、不可伐蜀汉”典故,萧言不禁咧嘴苦笑:“傅玄[1]还真没冤枉刘晔!”</p>
{注[1]:傅玄,字休奕,汉汉阳太守傅燮之孙,参编《魏书》,著有《傅子》。“蜀汉可伐、蜀汉不可伐”典故,由其所录。}</p>
三日后,总人数合计五千四百步骑的巢湖贼兵,集结完毕,并与萧言所统的一千六百名成德县兵,一前一后,移军向西。</p>
成德县兵隶属淮南郡,按制不可无令越过郡界,而且成德县兵乡土情节严重,纷纷表示不愿西去。幸好军中还有刘晔,借助成德刘氏平素积累威望,刘晔成功安抚军心:“巢湖贼兵新降,尚未收心,若无县兵随行,恐有不测之危险。还望诸位同乡,帮人帮到底,彻底解决巢湖隐患,刘晔将来一定感激不尽。”</p>
经由此事,萧言也感慨自己明智,没有强行统兵巢湖:若是没有刘晔安抚县兵,一时之间,他还真束手无策。县兵尚且如此,遑论巢湖贼兵?</p>
======</p>
建安二年五月十三日。</p>
刘晔、萧言,总帅五千六百名巢湖兵、一千六百名成德县兵,合计七千两百人,出巢湖,浩浩荡荡赶至舒县。</p>
舒县是庐江郡郡太守治所。</p>
舒县西北,是大别山山脉造就的连绵丘陵;舒县西南,是烟波迷漫彭蠡泽;舒县正南,是浩浩荡荡东去长江水;舒县正西,则即是八百里巢湖。</p>
纵然地形不错,但与寿春、合肥相比,舒县其实并不算战略要地。</p>
当然,舒县、皖县、寻阳县,三县串联而成的近河平原,也自有他的优胜处。</p>
长江之北,桐柏山和大别山复合山脉,犹如一柄巨锤,将湖北平原与两淮平原,生生撕裂两半。</p>
汉世,淮西地区即是淮南郡,湖北平原则是荆州北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