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月恢复正常更新</p>
=========</p>
第238只手遮天,将世界左右(十七)成败即在今朝[.]</p>
郡县制推倒封建贵族体系根基,使之为世家门阀体系取代;科举制推倒世家门阀体系根基,使之为士大夫体系取代,此乃未来历史前进方向。如同秦末乱世不足于完美承载郡县制,汉末三国乱世或许也无法完美承载科举制,但是未来科举制度瓦解世家门阀体系的总趋势,却是不容质疑。</p>
郡县制起源于战国末年,成形于孝武皇帝,其发展衍变,历经数百年年。一言以蔽之,郡县制推行全国之前,其优越性便已有所验证,郡县制如此,科举制亦是如此。萧言自以为,他如果代汉建朔,另起新王朝,完全可以使他后代子孙,百数年不断完善科举制度,籍此获取科举改革之利所带来的气运。汉高祖刘邦能够借助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气运铸造煌煌大汉帝国,他萧言子嗣或许亦可借助科举制度重建新帝国——有后世两千年典籍佐证,萧言无比信任科举制度。</p>
腹有诗书气自华。</p>
因是,萧言但笑不语,却带给周瑜无穷无尽的压力。</p>
只是,生于世家,长于世家,世家情感印在骨髓,周瑜不由自主为世家辩护起来:“凡此种种,尽是仲达一家之言尔,当不得真!且不说世家门阀体系是否走向崩溃,单是郡县制与分封制两者谁优谁劣,尚且值得探讨一番。郡县制当真优于分封制哉?姬周分封天下,藩国强盛,彼时虽有齐桓晋文强国,亦不敢轻贱两京天子。再观刘汉四百年王朝,前有王莽,今有袁曹(袁绍、曹操),皆肆无忌惮,欺辱汉室。倘若刘氏有强藩镇守四方要地,何至于使曹操、袁绍得势,何至于使袁绍数年称霸河北,何至于使曹操迁都许县,挟持天子以令诸方?无论如何说,强藩尊王攘夷,总好过王莽悖乱。”</p>
</p>
萧言冷笑两声:“回顾历史,每逢郡县制失败,分封制便要回潮。战国末年,有郡县制废弃论;秦末乱世,有项籍重启分封制;王莽乱世,亦有人呼吁分封制;自董卓为祸以来,类如袁绍之辈,亦欲再现分封制……然则,无论宵小如何抗逆郡县制,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终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但凡回潮分封制者,无一不被历史扫尽垃圾堆!”</p>
“今日之势,不容国中之国;今日之人,不容天生贵族。”</p>
“郡县制诚然有无数缺陷,但是……哪怕郡县制缺陷无数,它也远远强于扫进历史垃圾堆里的分封制!”</p>
“公瑾大可静等尘埃落定:四海之内,凡呼吁分封制者,未来皆非我萧言之敌。”</p>
周瑜嘴角略动,没有反驳萧言。</p>
萧言继续说道:“古有三代之治,商代夏,周代商,公瑾研读三代王朝,当知夏、商、周虽然同属三代,但是三朝所秉持理念却孑然不同。姬周以来,诸侯强大者无数,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等,最终却是秦始皇帝一扫**,却是高祖皇帝再建新王朝。类如曹操、袁绍等人,彼再强盛,亦逃不脱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格局;曹操诚然一代枭雄,但其自身格局,亦不足于堪承载九州天下。”</p>
“汉末崩溃,是各种因素互相影响使然,非独董卓、十常侍、何进等一人罪衍。国势不改,纵然提前擒杀董卓,亦将有王卓为乱。”</p>
“夏、商、周为前三代,秦汉为第四代,今世当为第五代序幕!”</p>
“侨居巢湖以来,公瑾读书千卷,笔耕不缀,显然心怀壮志。既是如此,公瑾何不随我参与开创可与夏、商、周、汉等并列相称的第五代王朝!”</p>
“我为商汤,公瑾则为伊尹;我为周武,公瑾则为姜尚;我为高祖,公瑾则为萧何。”</p>
之所以拒绝巢湖,周瑜说是不愿拖累宗族——然则,萧言根本不信周瑜。后世历史典册,记载有周瑜无数事迹,萧言从来不曾听说周瑜有多重视家族传承:周瑜倘若如他所说无比关心家族安危,周瑜岂会早早赶赴东吴?周瑜倘若如他所说无比重视家族传承,周瑜岂会默许舒县周氏游离东吴政权之外?</p>
真实历史上,周瑜名贵东吴,但是纵观东吴朝政,除却周瑜儿女,舒县周氏不载历史,对孙吴政权的影响力几乎为零,其中缘由,岂是单单一个“周瑜死的太早”所能解释?世代京宦的舒县周氏,可谓当世一等一的政治世家,周瑜荣贵东吴时,舒县周氏或许没有能与他比肩的一等一军政奇才,但是难道舒县周氏连半点中坚力量也不能提供?周瑜本人勋功无数,却换来舒县周氏日渐落寞,无怪后世无数人嗟叹周瑜居巢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