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奉系江山> 第七百一十三章 顷刻覆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一十三章 顷刻覆灭(1 / 2)

 陈毓秀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说道:周兄说的没错,政治只讲成败,不讲是非。要是我们失败了,谁还来主持正义,谁还能引来时代,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败在张廷兰这个独夫的手里头,负责民主宪政就成了一句空话

话虽如此,可是就凭着我们几个人,恐怕不成啊郭庆仁有些惴惴不安的说道:我们只有笔杆子,而没有枪杆子,张廷兰可是心狠手辣,难道要用脑门对抗枪子不成

周汉光笑着摆了摆手:当然不用这么麻烦,张廷兰得罪的人多了,总有人愿意出手对付他。

哦周兄有什么计划。

我是这么看的,首先曹锟和张廷兰之间有矛盾,而直系在京津一带也有不少军队,有了他们作为帮手,就不用害怕张廷兰的势力。另外这次奉军多半是把英国人给得罪死了,再加上之前的日本人,只要活动一下,让列强一同出面,对付奉军,应该不成问题。最后大总统黎元洪的态度也非常重要,别看他只是一个傀儡,但是有了他的命令,那就等于是有了尚方宝剑。这三方一同发力,我们再利用舆论施压,到了那时候,张廷兰肯定倒台无疑

陈毓秀一听,也顿时抚掌大笑:这个主意好,四方一同发难,就算张廷兰有三头六臂,也扛不住啊

其他的几个教授听了听,也是频频点头,觉得这个计划非常不错,郭庆仁脸上也有了笑容,忍不住说道:诸位的计划不错,可是一旦推翻了张廷兰。这权力又该落到谁的手上呢我们要不要进入政府啊

周汉光笑道:我们是为了学界的自由,为了天下苍生,不是想贪图什么官职,做什么事情,全都出自一颗公心。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请我们出头,也不是不可以。

这几个人脸上都露出了了然的笑容,很快他们就采取了行动,有人去找大总统黎元洪,有人去联系曹锟。还有人想法设法的联系列强,另外剩下的人就开始撰写文章,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声讨行动。

就在这些文人展开行动的时候,英国公使艾斯顿也急匆匆的找到了副总统官邸。这位公使大人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从容,他可是太清楚圣母院里头的东西了。如果走漏出去一点,对英国的形象都是巨大的损害。容不得他不着急。

可是偏偏他着急。张廷兰可不着急,足足让艾斯顿等了半个小时,张廷兰才慢悠悠的来到了客厅之上,已经不耐烦的艾斯顿,一见到张廷兰前来,急忙站起身:副总统阁下。你的军队攻击了帝国的教堂,还扣押了大批的神职人员,严重破坏了双方之间的条约,我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错误行径。应该立即纠正。

张廷兰并没有接艾斯顿的话茬,而是笑道:看了圣母院的当中的一些档案,我只能有四个字形容,那就是触目惊心到了如今,我才真正明白,大英帝国为何能够君临天下,称雄世上,这份苦心经营,只怕世上都找不到第二家了。

副总统阁下,或许我们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但是我认为还应该遵守我们之间的条约,这是维持各国关系的基础。

张廷兰微微冷笑一声:公使先生,在敌国之间,任何条约都是无效的,你就不用多说了

艾斯顿一听这话,顿时脸上的颜色也一阵狂变,瞳孔瞬间缩成了一个针芒,半晌才问道:副总统阁下,你想准备宣战么

不是我想如何,这些年来,有什么事情是中国主动跳起来的。你们在中国干了多少龌龊事情,我手里就握着大量的证据,哪一样不比萨拉热窝事件严重,如果英国不能改弦易辙,我们也只有拼死一战。

说着张廷兰将一份文件抛到了艾斯顿的面前,上面记录着英国这些年的种种间谍行为,已经暗中策划的几次重大事件。

艾斯顿看完之后,也是忍不住暗叫该死,国家间有很多事情是能做而不能说的,一旦被曝光出来,就会陷入千夫所指你的境地,偏偏这次英国倒了一个大霉,把柄让张廷兰抓在了手里,实在是太被动了。

勉强稳了稳心神,艾斯顿说道:副总统阁下,难道我们双方之间,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么

张廷兰笑道:当然有,如果英国愿意为这次血案道歉,并且同意和中国修改不平等条约,或许我们还能保持正常的关系。

不可能艾斯顿断然拒绝:副总统阁下,大英帝国绝对不会为了子虚乌有的案子道歉,如果你执意这么做,我们就会采取制裁措施,你可别忘了,国家贸易还掌握在帝国的手中,只要我们愿意,可是随时切断你们和世界的联系。

艾斯顿说的并不是假话,现在的英镑几乎就相当于后世的美元,伦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一点英国人下定决心,制裁中国,对于中国的经济,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也是英国人的一张王牌。

不过艾斯顿或许没有注意到,他的这个表态,正好把英国的虚弱一面,展示了出来。这个世上再也不会有八国联军了,英国也没有本事跨越半个地球,跑到远东发动大规模的战斗了。

张廷兰微微一笑:大英帝国的制裁自然没有人不怕,不过想靠着这个,就吓到中国,你是痴心妄想,实不相瞒,财政部正在和意大利商讨货币互换的协议,到时候两国之间的结算就能撇开英镑了。

张廷兰为了抢夺金融权力,已经在国内推行了货币互换计划,现在推广到国外,也不成问题。可是艾斯顿听到了这话,脸上的神情就彻底变了,张廷兰这一手。正好戳中了英国人的痛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