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唐绍仪担任过第一任内阁总理,但是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唐绍仪在后来还当过县长,总理变县长,这种落差恐怕是无法想象的,不过他还甘之如饴,竟然搞起了模范县建设,实在是有趣的很。
少川先生,西南之乱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军事,一个是经济,一个是外交,这三者交织在一起,非德高望重,能力突出者,恐怕不能胜任。先生此去要一肩挑起三者重担,先稳定云贵川三省,随后在高原和缅甸方向,都要构筑防线,把这些年被英国人鲸吞蚕食的土地都拿回来,尤其是所谓的马克马洪线一定要废除,至于江心坡等地区,也务必拿回来。
唐绍仪一听,也是面色凛然,说实话虽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去西南,但是心中难免有点想法。毕竟他和张廷兰关系不算密切,世人也都清楚,真正适合做总理职务的,只有王永江,他不过是一个过渡人物而已。
给个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不过是名头好听,让他退居二线养老,可是现在一听张廷兰的意思,这个职务可不是空衔。竟然还要处理西南纷乱的局面,尤其是解决高原和缅甸方向,这可是天大的重任。
唐绍仪也急忙说道:拙言,此事关系重大,我一个人恐怕挑不起啊
少川先生不用客气了,虽说会有点麻烦,但是缅甸和高原背后不过是英国人而已,我们已经碰了一回,英国人要是还想丢人,咱们就斗一斗。说起来我已经不相信这种正在衰落的国家,能够和咱们抗衡了。只要把握好火候,有望和平解决。能不打仗,尽量不打仗,最起码三年之内,不要打仗。
张廷兰交代清楚之后,唐绍仪也知道责任重大,因此即刻辞去了内阁总理之职,立即前往西南。
当然西南军政委员会总揽西南军政大权,甚至还能处理一些外交事务,俨然是小号的政府。张廷兰也不能放心交给唐绍仪一个人。因此张廷兰任命常荫槐出任总参议,辅佐唐绍仪,同时任命张澜出任秘书长,调万福麟入川,出任军政部长。
基本上有了这几个人。既能够帮助唐绍仪处理政务,又能形成制约。而内阁成员也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换血。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谁可用,谁不可用,张廷兰已经看得清清楚楚。
同时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张廷兰已经早就酝酿了一份新的内阁名单。其中内阁总理毫无疑问是王永江的,国防部长杨宇霆,外交部长顾维钧。教育部长曾有翼,治安部长苏良贞,中央银行行长王树翰,这几个人全都是奉系的老人。另外还大量的使用了一批非奉系的人员。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财政部长曹汝霖,当年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一下子就把曹汝霖钉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仔细算起来,也不过是代人受过而已。另外在抗战爆发之后,曹汝霖至少守住了一丝晚节。
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同样受到学生运功的冲击,启用曹汝霖,也是表明了张廷兰对待学运的态度。另外司法部长交给了王宠惠,他当初也是第一届唐绍仪内阁的成员,在老袁死后,在北京工作多年,还收到过吴佩孚的重用,也算是北洋一系的成员。
安排这两个人入阁,显然是照顾老北洋的情绪。除了他们之外,张廷兰又启用了陈炯明,出任交通部长,谭延闿出任民政部长,武连德出任卫生部长。
这三个人之中,陈炯明和谭延闿是南方民党和军阀的代表,而武连德则是防疫专家,让他们入阁,也是向南方各省展示张廷兰的海纳百川的态度。
另外阎锡山和楚明远由于在土改之中,表现突出,也得到了重用,阎锡山升任商务部长,楚明远出任屯垦部长。
内阁方面的大框架确定下来,议会那边也做了安排,梁启超出任了参议院议长,而岑春煊出任了众议院议长。
另外为了保持军队的独立性,张廷兰又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按照宪法规定,大总统才是三军的最高统帅,因此黎元洪的面子还要照顾,因此军事委员会的主席依旧是黎元洪,不过常务副主席则是落到了张廷兰的头上,孙安虎也出任了副主席,蒋百里则是出任总参谋长。
此外还设立了最高科学院,首任院长落到了邝荣光的头上,东三省这些年积累的大批专家,也都入选。
内阁彻底改组之后,代表性更广泛,效率也更高,而张廷兰对于军政的控制,也到了水泼不进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