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绍天四年。
四月下旬,小满。
人间四月芳菲尽,桑叶正肥蚕食饱。
东京城中,皇帝正在宫里看望着小阮嫔,她给皇帝新诞下十三皇子。孩子长的虎头虎脑,足足九斤,差点要了小阮嫔的命,从发痛到生下,足足大半天。半夜发痛,结果到午后才生。
小家伙刚生下来时不哭不闹,接生的稳婆还以为生产时间太久,憋坏了,吓的脸都白了。倒是陪产的大阮嫔是经验丰富,处惊不乱,直接提起两只脚倒立着然后拍打屁股,拍了三巴掌,才哇的吐出口羊水,哇哇大哭起来。
声音洪亮,还没完没了。
最后清洗干净穿了和尚衣包上小包被都没停,最后还是朱以海接过来抱着,说来也怪,朱以海抱在手里,冲着他边笑边说话,他居然慢慢就不哭了。
“小满,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麦穗初齐稚子娇,你小子小名就叫小满吧。”
此时冬小麦进入灌浆、乳熟期,春小麦刚种下不久。
北方冬小麦种的多,夏收完还能再种一季玉米,秋种冬长,春秀夏实。
此时地里,越冬的油菜也籽粒饱满,进入成熟期。
麦望三月雨,又怕四月风。
此时虽然麦浪重重,眼看着就能到收获季节了,却也担心干热风,进入四月乳熟期的冬小麦遇到干热风,会严重减产,经历了几个月,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大家都害怕四月灾风呢。
三月盼雨,五月怕雨,等收获时如果没好天气,接连下雨,熟的麦子就会在麦穗上发芽,割回来也晒不干,打下来的麦子都发黑,长芽麦子蒸馒头都粘乎乎,做面条也没筋道。
“每年南阳的冬麦收割最早,今年的麦子已经收获,陈潜夫、郑遵谦、刘穆送来的新麦,都快到东京了,三天后就用这新麦,给这小子办个洗三吧。”
颍州的围城战还没结束,但明军已经进入南阳,兵临南阳城下。
南阳盆地的冬小麦成熟的早,明军直接就开始帮困在城里的清军收麦子了。
刚生下十三皇子的阮丽华还躺在娩室床上,这是一间专门准备好分娩的房间,干净而又明亮。
生孩子差点要了她半条命,喝了参汤才恢复些精神。
朱以海看她精神好了许多,才把孩子抱给她,“这小家伙也醒了呢,小眼睛滴熘熘乱转,估计是饿了,脾气还不错,没哭。”
小阮嫔便给孩子喂奶。
不过小家伙努力半天,也好像没喝到,脸憋的通红,气的又开始哭了起来。
“要不让乳娘来喂吧,别饿着了。”阮嫔担忧道。
朱以海倒挺有经验,“孩子第一次得吃母亲的初乳,既有营养,也有助于下奶,还能有助于你产后恢复呢,不急着叫乳娘,一会再让他吸吸。”
阮丽华看着那个胖小子,眼里满是怜爱。
阮丽珍也为堂妹高兴。
朱以海笑着道,“阮嫔今日也算立大功吃大苦,命都去了半天,朕便册封你为宁妃,好好调养。”
母以子贵。
皇帝总共有十一个儿子,
除去大皇子和三皇子,其余九位皇子,皇后生了九皇子,其余八位幸运的嫔妃们生下皇子,都得以晋位为妃。
皇贵妃以下,还有贵妃等九妃,小阮嫔得到的宁妃是最后一个妃位,她前面的黄康妃,曾经生下四皇子然后夭折的黄斌卿之女,也是如今唯一一个有妃号却没皇子的。
阮丽珍只生了个女儿,所以都依然德嫔而已。
倒不是朱以海重男轻女,宫里面本也就是如此。他并没有特别的宠爱哪个,也不会嫌弃哪个,如今宫中嫔妃等越来越多,但他能陪的却也越来越少。
现在一后九妃九嫔都有位置,就剩下一个皇贵妃还空在那。
今天阮丽华生产,他能在这陪上许久,都已经算是极为特别了。
“陛下日理万机,操劳国事,还请自忙去吧,别在臣妾这耽误了国事。”阮丽华得封宁妃,意外欢喜,十分满足。
儿子没被封王,也并没在意。
事实上自从一次封了五王后,后面生的这六王,包括皇后所生九皇子,都没再授封过。
皇帝对外说法是要等他们年满十岁再封。
一般皇子十岁封王,倒也算是老朱家的祖制,虽然当今天子其实并不怎么在意祖制,更改祖制的事情多不胜数。
如当今绍天大帝的情况,九皇子为皇后嫡出,那么其实储君身份并不会有太大争议,生来就立也行,毕竟前面几个皇子生下就封王。或者三岁时再正式册封也行,十岁再册立太子就有些晚了。
当然,九皇子储君地位也不是这么稳当,毕竟还有位大皇子秦王弘甲,他母亲虽是侧室,但他过继到正妻名下,后来还追封他为世子、太子的,所以真要论,他也是嫡子,还是嫡长。
只是因为他不是元皇后亲生,所以这事就留了个悬念。
皇帝没直接册封皇九子为太子,之前又把大皇子册封为秦王,其实既是留了些悬念,又初步做了点安排。
“国事天天都有,朕今天就陪陪你和老十三,你现在饿不,想吃点什么?要不朕给你弄点人参红芪乌鸡汤,再来碗小米粥?朕亲自给你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