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回见李孟羲,两人面对面坐着,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天。
李孟羲以为关羽有话,因此他等开口,关羽也在等李孟羲解释。
两人就这样瞪了半天。
“……关将军可问出究竟?”李孟羲挠了挠头,还是受不了尴尬的气氛,先开口了。
关羽用一言难尽的眼神看了李孟羲一眼,“孟羲儿啊,”关羽语气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叹气,“虽说人多智众,此言一点不差。可兵法绝学,晦涩艰深,绝非寻常人能懂。你让某问策于卒兵,某倒是问了,却,一无所得!”
关羽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
“孟羲,这次,却是你错了。”
关羽倒不是要计较谁对谁错。兵法是学问,既是学问,贵在一个真字。关羽胸怀坦荡,即然发现错了,关羽认为应该把道理教给孟羲小友。
关于,能不能从最底层看似没啥才智的士兵那里,问出好计策呢?
答案是,肯定的,不仅能问出好计策,而且,还能问出最顶尖的好策略!
至于关羽受挫,李孟羲暗笑。
“将军言兵法非凡夫俗子能懂,啧,”李孟羲口中啧啧,连连摇头,“非也!非也!此言大谬!大谬!”
“咳。”关羽忍不住轻咳了一下,他眉头微皱,瞪了李孟羲一眼,脸色有些不愉。
谬这个字,语气太重了。
谬,谬误。看起来很文雅的一个词是吧。
可放在汉末三国,只有吵架吵上头的语境才会出现“此言大谬!”这句话。
若翻译成通俗的白话语气,
谬狗屁!
大谬放你娘的狗屁!
关羽脸色不好看的原因就在这。
全览整本《三国演义》,谬这个词在诸葛孔明口中,他在舌战群儒时说过,骂死王朗的时候说过,但对刘备,对关张二人,对蜀汉群臣,可曾说过哪怕一次?
所以说,穿越者并不都能顺风顺水的,更大的可能是会仅仅因为一个语气词就惹来杀身之祸,死的不明不白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李孟羲的古文储备实在太少,他已经很努力的尽可能的按东汉末年的风格在说话,就这样还是出错,太难为他了。
其实李孟羲把“此言大谬!”换成“此言不妥!”这样就合适了。
李孟羲想好了如何说服关羽的话后,他抬头,一抬头看到关羽眨眼间就像变了张脸,脸色阴沉。
李孟羲摸不着头脑,他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只是隐约觉得关羽好像有些生气了,哪里有些不对。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了。
李孟羲挠了挠头,他低头看着地上一只爬过去的小蚂蚁,“人多智众,此为必然。将军一无所得,非是士卒不通阵法,而在将军自身。”
说着,李孟羲抬头去看关羽,目光炯炯。
(在某?某何错之有?)关羽就眯着眼睛看着李孟羲,也不说话。
“将军在军中颇具威严,恰因威严,士卒敬将军而远之,哪里还敢跟将军深讨半句?”
“不妨,我替将军去问问,如何?”
李孟羲朝关羽拱手一礼,请缨。
关羽依然板着脸,把手一挥,做了一个请状,“自便。”
关羽真是被李孟羲给气到了。
先是被李孟羲撺掇着去问阵法,结果问东问西问了一通,什么也没问出来,像是被耍猴一样耍了一遍;关羽好心回来跟李孟羲说道理,李孟羲竟然敢说“大谬!”
这,关羽能不生气吗。
故此,李孟羲说要亲自问去像士卒们改进战阵的方法,关羽就随他去了。
关羽也想看李孟羲无功而返,他也想看耍猴。
简直了,堂堂关云长,跟个孩子呕气。
乡勇们已经散开了,给李孟羲纠集乡勇带来了很大难度。
李孟羲左看右看,他嘴巴张了张,不知该如何打破沉默。
“唉!那个……”李孟羲挠了挠头,“诸位将军,可否过来一谈?”
李孟羲扬声,向四周喊到。
他人不大,拔高声音声音依然不大,他这一喊,附近的乡勇们注意了过来,奇怪的看着他。
“众位将军,可否一晤?有事相商。”李孟羲又说。
乡勇们看着李孟羲,又看了看远一些坐着一动不动目光看向这边的自家主将关羽。
行军在外,乡勇们更听关羽命令。
这拔营了,又要干啥?
乡勇们瞅着李孟羲,一时没人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