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并没有在南京继续逗留,他在和蒋介石夫妇进行会谈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22日就匆匆离开,再次乘坐飞机踏上旅途,马不停蹄地前往陪都重庆。顶点 23S.更新最快飞机在云层之中不断向西穿梭,透过朵朵白云的间隙,天色苍茫而混沌,如今的中国政治局势也如同这灰暗的天空般阴霾不堪。望着飞机下面这片自己曾经出生成长的土地,乔治不禁思绪万千,他以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将会以如此特别的方式回到故土。一想到中国人民刚刚享受了抗战胜利的喜悦,却马上就要再次经受内战的蹂躏,乔治就不由自主地忧心忡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诗人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里面的这句点睛之笔不禁涌入了乔治的脑海之中。</p>
“将军您是否在为此行的使命而感到忧虑,不如看看这份报纸吧,或许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洛克菲勒看到乔治愁眉不展的样子,以为他是在为此行能否顺利完成调停使命而感到忐忑不安,于是给乔治递过来了一份报纸。当然洛克菲勒现在已经知道乔治对中文的掌握和英语同样熟练,所以才敢把一份中文报纸舀给乔治翻阅,不然就该自讨没趣了。</p>
“谢谢你,克劳德。”乔治对洛克菲勒微微一笑,顺手接过他递过来的报纸开始翻阅。洛克菲勒舀给乔治的这份报纸是12月20日出版的《文汇报》。《文汇报》是当时中国的一份年轻报纸。于1938年1月在上海创刊,在抗战胜利之后,《文汇报》因为立场鲜明地反对内战,让当时的国民政府十分不满,迫使《文汇报》于1947年5月24日停刊。不过在各界爱国人士的帮助之下,《文汇报》的报社同仁一路辗转,于1948年9月9日在香港复刊。解放之后,上海《文汇报》也成功复刊,所以就形成了现在的两家《文汇报》,不过目前这两家《文汇报》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p>
在20日出版的这期《文汇报》上面。发表了总主笔徐铸成撰写的一篇题为《向寇蒂斯特使进一言》的社论。社论之中说道:“寇蒂斯特使今天到达上海,四百五十余万上海市民,不分男女、老幼、党派,没有一个人不表示热烈欢迎。这是中美外交史上的空前盛况,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呢?答案是很明显的,因为大家都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强大、自由、民主。寇蒂斯特使是奉杜鲁门总统之命而来,而就在他启程赴华履新之际,杜鲁门总统发表了对华政策声明。不仅是美国政府的态度完全明朗,而且美国所希望中国实现的,也正是我们所要努力贯彻的。寇蒂斯特使来华的唯一任务,也就是把中美两国所怀抱的共同理想予以实现,我们对于这位特使来华,怎能不表示热烈欢迎呢?但是我们除了表示欢迎之外。还要提出几点意见,贡献给特使以供参考,并盼国人以此自警自惕。</p>
中国此次抗战胜利,不能说是意外,而是艰苦奋斗八年的结果。但是抗战胜利之后,我们却不能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建国机会,埋头努力于复兴工作之中,反而引起内争,被卷入内战漩涡的地方,已达十一个省份之多。局势之危险已不堪设想。长此以往,不仅艰苦奋斗八年的胜利果实将要付诸东流,而中国更将面临深渊,陷入万劫不复之困境。美国看到中国的政治危机,同时又忧虑远东局势。所以不得不设法出面调解国共关系,先使中国的内部逐渐安定下来。然后再谋求中国问题的彻底解决。美国的动机固然是纯洁的,而且是出之于好意,但是对于我们当事人的中国来说,无论怎样解释,国内的问题,不能够自己解决,反而要惊动盟邦前来排解纠纷,我等不能不引以为内疚。所以我们今天欢迎寇蒂斯特使,不能不脸红耳赤,感觉到万分的惭愧。此其一也。…,</p>
寇蒂斯特使在此次大战之中身先士卒,浴血鏖战,劳苦功高,尤其对于战胜日本有着极大的贡献,之前他已经担任驻日盟军副总司令,谁能够否认他在美界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寇蒂斯将军所处地位重要,外界常常误会他对于中国的态度,尤其是他和欧文?拉特摩尔等人的关系。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寇蒂斯将军对于中华民族的至大至刚,想必定然是非常清楚的。假如中华民族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那么在这次抗日战争之中,就不会孤军奋斗了八年之久,这是一个坚强有力的证明。否则寇蒂斯特使来华,不仅要徒劳往返,所负的任务不能完成,而且对于中美两国之间的邦交,也会有所损害。所以我们欢迎寇蒂斯特使来华,并且还希望他对于中国能够拥有正确的认识。此其二也。</p>
今日中国之政治亟需改造,虽然目前的政治形态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所造成的,但是政治民主化已是国民上下一致的愿望,试问今日之中国,还有谁会反对政治民主化呢?就是现在实行训政的国民政府,也不能不承认这是大势所趋,是绝对不可违背的。希望宪政早日开始,和美国希望中国能够成为一个自由、强大、统一的民主国家,并没有不相符合的地方。所以我们希望寇蒂斯特使来华之后,执行其所负的任务时,切不可以美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政治,而对于中国的传统精神,仍然应该予以相当的尊重,因为政治需要由自然的发展,才能够臻于完善。此其三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