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拿下函谷关,扶苏就等于占据一种战略优势,到时候无论是进入关内,逼近咸阳,还是挥兵关外,马踏中原,都将处于一种战略制高点上。
这也是扶苏即使绕一个大圈,也要拿下函谷关的原因。
黄河岸边,此时早已调集不少船支,北岸这里的船几乎全部被北军征用。大河之上,船支相连,绵延一片。
此时开春以后,黄河水位已经明显高了许多,这个年代,黄河上游植被还非常完好,黄河也远远不是秦枫记忆中的那条浑浊河流,更不是什么地上悬河。
扶苏用大船装着火炮,对岸是三川郡的湖县。三川郡原本是韩国土地,后来秦灭韩,设三川郡,和河东郡隔黄河相望。三川郡有二十二县,郡城洛阳。
三川郡以东,就是内史郡,内史郡和三川郡交界地方,就是函谷关。
此时要前往函谷关,需要渡过黄河,然后沿黄河驰道前往。
由于河东郡和三川郡都是秦置州郡,黄河河道两岸并未设置防御。不过扶苏率领北军进攻河东郡的消息肯定已经传到三川郡,此时黄河对岸肯定已经开始设置防御。
不过想来防御应该不强,而且重点在安邑以南黄河河道,不会是这里。
安邑和芮城之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三川郡得到的消息不可能那么快,此时最多知道北军拿下安邑,所以不会在芮城之南黄河河道设置太强的防御。
这也是扶苏为何要从安邑出发,经芮城渡黄河的原因。
此时船只已经准备好,火炮都已经安置稳妥,兵士登船,一艘艘木船割破水面,极速向南岸驶去。
船上,扶苏用千里眼查看黄河南岸,那里果然没有什么防御,趁着南岸三川郡防御松懈,强渡黄河根本不难,一旦对方有所准备,就有些麻烦。
这也是为何扶苏不在芮城停留原因,兵贵神速,此时争的就是对方来不及设防的这段时间。
黄河水流平稳,在中下游河道,远远没有上游那么水流湍急。
很快最先的船只靠到南岸,根本未曾遇到抵抗,对面湖县的守军还没有察觉北军此时已经在渡黄河。
船只一艘艘靠岸,此时扶苏才看到三川郡的哨骑,不过对方的反应真的够慢,此时北军已经登岸才发现。
依靠湖县的兵力,别说将北军赶回黄河河道,怕是连和北军开战的勇气都没有。
靠岸的兵士很快占领河道近处土地,设置防御,众多的船只还在抢渡,让更多的兵士渡过黄河。
而扶苏此时看到,湖县那里终于有了反应,从千里眼中可以看到一队千人左右的队伍正在向这边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