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五十余人袭击数万人之敌营,并擒拿叛徒全身而退,其智,其勇古来难寻哉!
用后世少年人的话说就是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这一则史实能与之相提并论者,恐怕只有大魔导师秀哥儿的昆阳之战了!
凭此事辛弃疾威震天下,受宋皇嘉许,得以入仕。
然符离集之败,致主和派掌控朝政,北伐却成空想,辛幼安辗转地方,终其一生,也不过是江山北望,暗自落泪!
拳拳报国之心,不过是壮志难酬,郁郁而终!
《美芹十论》《九议》等北伐良策空耗纸张,不亦悲夫?
后世有谚曰:武不入宋廷,文不归大明。
真真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也!命也!
杨广继续在临安街头徜徉,一袭青衫映天色,倒也有几分士子风流,引得过往少女频频注目,他视若无睹,安步当车的自行其是!
目光所及,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衣着亮丽,各种店铺顾客往来不绝,买卖交谈声此起彼伏,有小贩推车者,挑担者沿街叫卖,时有生意成交,端的好一派众生百态。
此时临安之繁华,与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所绘之盛景也不遑多让也!
宋人虽卑武人良多,但予文人却是颇多厚遇,韩琦高呼“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引为一朝文人之圭臬。
但有佳作问世,便是入仕之敲门砖,因诗词荫官者不知凡几。
故读书科考便让天下人趋之若鹜,此寒门士,乡野村夫上进之路也。
而以诗词投递上官,以求入仕者如过江之鲫,此终南捷径,确实成就了不少人入仕之愿也!
宽松的政治制度,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土壤,苏东坡一句“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引出著名的乌台诗案,时人虽称其因循旧制,抵制新法,录其前作,字斟句酌的寻衅,拘苏轼入狱,断章取义而定其罪。
后在王安石等人保全下,贬官了事,此谓之文字狱也!
但乌台诗案之根本乃苏东坡卷入新旧党争,再加他识人不明,被沈括所诓,却是活该!
而柳景庄文采绝世,却屡试不第,暮年得偿所愿,十余年宦海坎坷,不似文采风流也!
世人感念其为官且正,凡有水井处皆传柳词者。故编出奉旨填词,群伎敛尸的桥段,在茶楼酒肆,小曲,话本中传唱!
而一曲望海潮东南形胜,写尽江南气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