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79章 大会三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9章 大会三军(2 / 2)

杨错道:“陛下果然深谋远虑,臣不及也。臣得知逆胡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弑。叛军上下人心不稳,如今正是收复两京的大好时机。能多一份力量,比少一分好。”

肃宗心里有了主意,表示会重新考虑李白的事情。

不久之后,肃宗正式下敕令赦免李白的罪行,以示自己宽大的心胸。

李白被放出来后,遂带着妻子宗氏前往宋若思处入幕。

临行前,李白与杨错大醉一场。

同年四月,肃宗正式下诏,敕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总督各路兵马会攻长安。一场围绕着长安的攻防战,随即展开。

然而谁都没有料想到,这场收复战非常的艰难。

诏书同月到朔方军。

不久之后,郭子仪即刻率军誓师,自河东郡出发,赶赴彭原郡。

叛军得知此事,以李归仁为首的将领主张半道伏击朔方军。

安守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表示同意。一面命李归仁率领五千骑兵前往三原县伏击郭子仪大军,一面写好表文送到洛阳,向安庆绪请求援军。

主政的严庄看到后,立刻意识到最关键的时刻到了。准备调派一支精锐部队前往长安,支援安守忠等人。

本来是想派崔乾佑,但在安思霖的坚持之下,由她率领九千骁骑,前往长安城。

这批骑兵是安禄山的嫡系,长年驻扎在洛阳。严庄将这支骑兵派出,足见对此战的重视。

且说朔方军自河东郡出发,过冯翊郡,继续西行。

行军途中,有探马来报,说有大队骑兵离开了长安城,不知去往何处。

郭子仪笑道:“如我所料不错,叛军占据在长安兵马很是疲惫,是不敢贸然出击,除非是有心伏击我军。”

段毅赞同道:“如今外围叛军都被其他官军扫荡干净,官军都正在休整。只有我朔方军在西行,安守忠此时派人出发,定是针对我军,只是不知道会在哪里设伏。”

郭子仪道:“三原县以北,多山地,地势险要最易设伏。我料定他是去了那里,事不宜迟,我军当赶在叛军前面,占领制高点,来一场反击战。”

诸将深以为然。

郭子仪命道:“我命都知兵马使段毅为此次主将,率所部兵马疾行。仆固怀恩、王仲升、浑释之、李若幽,各率本部兵马随行,听候段毅的调遣。”

诸将出列听命,各自回营点兵。

段毅也要回营点兵,郭子仪特意叮嘱道:“务必急速行军,抢在叛军的前面抵达目的地。”

段毅拱手称是。

当日下午,段毅率军出营。昼夜兼程,赶在李归仁的骑兵前面抵达理想的设伏地点,对李归仁也来了一个半道设伏。

李归仁对此还懵然不知,率军抵达三原县北,准备上山。

此时,段毅一声令下,唐军四面而出。如同下山猛虎一般,将叛军围得是水泄不通。

李归仁所部兵马一时大乱,被段毅挥军掩杀过去,打得李归仁大败亏输。李归仁在亲兵的保护下,只身逃走。

段毅率军追击,李归仁只好丢弃马匹,游水逃走。

身为统兵大将,战场上想要保命真的是什么都得会一点。

史思明和崔乾佑熟练地掌握了跳城技巧,才能保住性命。

李归仁深谙水性,这才有机会活命。

段毅追击到河岸边,却不见了李归仁的踪迹。又陆续搬起几块石头,朝着河里砸去,却没有反应。又命手下士卒都扔石头,还是没有反应,遂引兵离开。

其实李归仁的确是躲在水里,他练得一手水下闭气。宁愿被石头砸中,也不肯露头。因为被石头砸中的概率大,但没被砸中就活下来。一旦露出水面,是必死无疑。

段毅率军走后,李归仁才浮出水面游水逃走。

打败李归仁后,郭子仪所率领的朔方军和杨错率领的凤翔军、王思礼率领的唐军,成功会师于西渭桥,随后屯兵于潏水西岸。

流经长安的河流共有八条,合称长安八水。潏水就是其中的一条,为长安城提供了丰富的饮水资源,是很重要的河流,不过它的光芒在后世被另外两条河流所掩盖。

长安八水中,最负盛名的是渭河,孕育了古文化。还有一条河是泾河,是不是立刻想到了西游记里的泾河龙王。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

言归正传,说唐军驻扎在潏河的西岸。

叛军主帅安守忠率领兵马,驻扎在长安的西清渠。

两军隔河相望,一直是僵持不下,谁都不敢擅自渡河进攻。

肃宗等得有些不耐烦,于是派使者催促郭子仪速度进军。

郭子仪不好直接驳回,只能招来大元帅李俶和长史李泌,联名上奏肃宗。表示叛军势大,需要相机而行,不能贸然进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