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88章 定下方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 定下方略(1 / 2)

 “兄长,长史言之有理,南取蜀中确是我军最佳选择!”

杨天佑举步出列,朗声说道,“以郭英乂内忧外患之势,若不取之,只会徒失良机,延误我军发展。蜀中六郡地广人丰、且百姓颇为富足,若能占为我军根本,则足以与吐蕃抗衡,小弟赞同长史之见!”

“大帅,二将军与长史南取蜀中之议,我也以为颇为在理!”张延赏沉吟片刻后,亦出声附和道。

听了这几人的话,杨错凝神闭目一阵沉思,没有言语。

半晌后,杨错突然抬起头来,眼中闪现出决然的光芒,昂声道:“就依长史之见,我军先收复蜀中,为大唐巩固西南半壁江山,待得实力充足之后再与吐蕃一决胜负。”

顿了一顿,杨错接着说道:“长史,取蜀中之议已定,但陇右军究竟该当如何去做,还请长史明示!”

见自己的战略意图已被大家广泛接受,李泌也只是淡淡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大帅,欲取蜀中,需得多管齐下。”

“何谓多管齐下?”杨错兴致十足地问道。

“其一,曰修政。夫兵之要,在得众,得众者,善政之谓也;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故政善于内,则兵强于外也。辟地殖谷,郡富民丰;赏罚明,约誓信;民乐为大唐死,将乐为大唐亡。”

“金城一郡临丽、颖二水,溉灌腴之田以千里计。若能勤修政务,广聚流民,善拓荒芜,水陆并农,以实军资,支五万大军不在话下。民心安定,钱粮丰足,方可应大军进取之用。为政之事,有张、崔、董、杨诸公为大帅操持,当不在话下!”

“其二,曰修兵。蜀郡之战与中原北方不尽相同。中原北方之战重步战、马战,而蜀郡山地纵横,更重山地战。欲取蜀中,群山峻岭便是我军首先面对之困。”

“蜀中大军更是除南诏之外再无敌手的强悍之师。而在我军中,大半士卒不管走山路,贸然南进,恐怕连阳平关也未必便能过得去。”

“故而,必须先练出一支足以抗衡蜀中的山地部队,惟有如此,其余马步军才可安然渡江,攻城夺郡。”

“操练山地部队一事,大帅亦不用忧烦,典军校尉崔宁极擅山地,麾下飞军更是纵横蜀郡无敌手,只是可惜士卒过少。若能以飞军班底,以崔宁为统领,组建我军之山地部队,不出数月,当可与蜀中抗衡。”

“其三,曰结援。我军既要南进蜀中,又要西防吐蕃,若无援应,恐难成事。如我前面所说,吐谷浑、回纥、南诏等势力都可成为我军结援之对象。”

“但事需分缓急——结交南诏是宜早不宜迟,原因有二:一则蜀中有彭州、蜀州、汉州、嘉州、眉州、邛州等好几个州,以我寿春一郡之力取蜀中六郡难度不小,但若能有雄据南部的南诏在旁牵制,则可使郭英乂首尾难以兼顾。

“再者南诏地富民丰,钱粮极足,若能与南诏结为盟约,便可向其购入粮草,以解我军粮不足之困。而与吐谷浑、回纥结援之事,则可稍候片刻。吐谷浑正与吐蕃军激战河套地区,回纥的势力正退向草原,需得待他们局势稍安之后,再遣人前去联系。”

听着李泌有条不紊、细尽详实的分析,杨错时而点头,时而闭目沉思,但脸上的欣喜之色却是越来越浓。

当闻听李泌说及吐蕃与吐谷浑之战时,杨错忍不住出声问道:“长史,吐谷浑可能攻下鄯州,击败吐蕃?”

“大帅,恐怕不能!”李泌摇了摇头,“攻下鄯州,已是吐谷浑的极限。纵然攻陷鄯州,吐谷浑也绝无力继续西进。如我所料不差,吐蕃必会先调遣军马死守天险,而后亲领大军与吐谷浑决战。吐谷浑和党项族联军虽然骁勇善战,然而论及智谋恐怕远远不及吐蕃,不免会被吐蕃人算计,难逃败局。但大帅亦不需担忧,吐谷浑即便战败,却不至于伤筋动骨,一撅不振。只要慕容瑾不死,吐谷浑仍可与吐蕃成僵持之局。”

听得李泌说吐谷浑无法战败吐蕃,杨错面上虽隐隐现出一丝失望之色,但也知李泌分析的非常在理,遂默然点头说道:“长史,除以上三策外,还需做些什么?”

“其四,曰谋敌。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欲取蜀中,除外力攻压之外,更需从内部分化。”

“必须要设计间离蜀中士族与郭氏一族的关系,疑其心,惑其信。蜀中内部愈乱,于我越是有利。来日我军兵进阳平关,袭取蜀中之时,若得蜀中士族之助,必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说完后,李泌又向杨错微施一礼,“此即李泌取蜀中四策,请大帅与列位指正!”

直到此时,整个议事厅中已无人对李泌的才能有半点怀疑,尽皆以一种敬服的眼光注视着这位了不起的白衣山人。

“好!”杨错轻拍身前几案,立起身形,大笑说道:“有长史这多管齐下之策,我大唐必可成功收复剑南道!如此,就照长史之策行事!”

“张延赏、崔祐甫、董晋、杨炎,这金城郡的政务就拜托你们了!望你们尽力多募流民,多垦荒芜,早复金城郡往日繁荣,此事攸关陇右军生死命脉!”杨错收敛笑容,正色说道。

“不敢有负大帅厚望!”张延赏、崔祐甫、董晋、杨炎等四人同时出列,齐声应道。

“恩!”杨错点点头,随后单独对崔宁之弟崔宽说道:“还需牢烦你近日出使南诏一趟,斡旋与南诏联络一事。出使的详细事宜,你可与长史稍做商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