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中唐之潜龙在渊> 第89章 筒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9章 筒车(2 / 2)

但不可忽视的是,陇右道境内山地众多,不少高地离水源及灌溉渠道较远,灌溉相当困难,从而直接影响到荒地的开发。

不少居住在丘陵高地的住民,往往需要徒步跋涉数里、乃至十数里,依靠肩挑手提汲水灌溉。

有鉴于此,以筒车为代表的灌溉工具便应求而生。

历史上,水车是由三国后期的魏国人马均发明。

但是设备不够先进,与后世所看到的水车有很多不同。

筒车,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出来的。

而“发明者”正是安思霖。

自从上次的投石车那件事情开始,安思霖发现了一样新的爱好,鼓捣一些奇怪的器械。

这位胸有锦绣万千的女人,放弃了随军参谋的机会,选择改良器械。

继前次成功仿制并改进了投石车后,安思霖又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筒车做了出来。

而制造筒车的最初起由,只是因为在某次议事时谈及某些地区因地势过高,灌溉不甚便利,杨错顺口提了一下“要是改造汲水灌溉的器械就好了”。

安思霖听了之后大受触动,便着手开始研制。

就在节度使府上,在十多名仆婢的帮助下,安思霖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三台真正意义上的筒车。

分别是水转筒车、畜力筒车、高转筒车。

其中最让杨错觉得惊艳的是高转筒车。

这种筒车的构造是在岸上和水中各装一个能转动的大轮,水中的轮必须半个轮子浸没在水中。

上下二轮间绕以用绳索和小竹筒相间连成的长链环。

用水力或畜力转动岸上的大轮,使链环绕上下二轮循环回转。链环上的小竹筒经过水中时兜满了水带到岸上的大轮处,自动倾入水槽里而汇流入田。

众人在亲自见识了这种人力水车之后,大为惊叹赞赏。

第五琦主持下勘察各地情况,准备在陇右道全境加以推广。

随着对扈屈律悉蒙战事的顺利结束,这场大战才算告终。

双方经过这一番斗智斗勇,再度保持了稳定局面。

这次交锋,双方付出了不少的兵马牺牲。

对于陇右道来说成果喜人。

宕州刺史高升和岷州刺史刘玄佐在山南军的协助下,趁着兵力空虚,成功夺占了洮州和叠州。

河州也被杨错得到。

至此,除了鄯州和廊州之外,陇右道故地基本上被收复得七七八八。

这些成果需要时间消化,杨错明智的选择了停下来。

没有争夺鄯州和廊州,当然不代表他没计划。

汇集了李泌、韩滉、董晋、韩洄等人的一份西征计划书,放在了杨错的桌案上。

眼下的对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反观吐蕃方面也是问题很多。

首先是,玛祥仲巴杰和达扎路恭、尚息东赞的矛盾。

尚结东赞是尚息东赞的弟弟,扈屈律悉蒙则是达扎路恭的亲信。

他们都在玛祥仲巴杰的计划下孤军深入,最终被俘。

这就引起了内部的不稳。

聪明如玛祥仲巴杰察觉到了这点,派使者来陇右谈判,赎买俘虏的事情。

杨错也不拒绝,一面整军备战,一面选择和吐蕃展开谈判。

此时,叛军内部出现了变故。

随着史思明之死,叛军内部相互攻伐,至洛阳一带化作了焦土。

而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郭子仪被免了节度使之职,滞留在京师,不让他去赴任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

郭子仪算好的,如果再回过头来看同期的其他几位,就会发现朝廷对武将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来瑱,南阳防守战中让人认识这位忠心为国且能力出众的人才。

他逗留襄阳不肯奉诏回朝述职,另履新职。

还学安思顺的把戏,暗示自己的手下将领和官吏上书朝廷,请求让来瑱继续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刺史和防御使等职。

尚衡、殷仲卿等人在兖州和郓州,因私人仇怨相互攻击。

这些事情不在他们个人的传记,而是在《旧唐书·李光弼列传》,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新唐书里面,史官将这一段删去。

幸亏李光弼都统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江南西、浙江东西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这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仆固怀恩只做了代理的朔方节度使,心生不满。打叛军也是磨洋工,典型的出工不出力。

面对这样的乱局,处于病重中的肃宗头疼不已。

迫不得已,肃宗只好找到宰相裴遵庆,希望他给出个主意。

而裴遵庆张口就来了一句,“陛下可调和政驸马担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平叛。”

肃宗默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