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太极小宗师> 第276章记者采访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6章记者采访 二(2 / 2)

夜沫兮轻声道,她那一张清秀的俏脸,略带些许崇拜之情。

“嗯,我一定会赢的!”

闻言,陈逍遥点头,随后他转身离去,施展逍遥步,身形化作鬼魅,瞬间消失在了原地。

只见,陈逍遥的身体,冲入灵江之中,他踏浪而行,犹如真龙般,腾跃其中,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前奔跑而去。

一番大战下来,陈逍遥也消耗了许多的劲力,因此他此刻,一边踏浪而行,向第二场约战的地点长城赶去,一边全力运转紫气东来心法口诀,吸收天地灵气,快速恢复自身的力量。

很快的,陈逍遥一路沿着灵江逆流而上,来到了与灵江遥遥相应的古长城。

陈逍遥脚掌猛跺江面,身体一跃而起,在半空中翻转三百六十度后,他稳稳地落在了长城之上。

陈逍遥刚刚踩在长城的古老青石砖上,顿时,一股荒凉而古老的气息,苍莽而大气磅礴的气势,迎面扑来。

陈逍遥默运紫气东来心法口诀,漫步在古老的长城那又青石搬砖铺就的长城上,闭着眼睛,感受着这长城千百年来屹立在这里的古老传说。

陈逍遥一步一步地向前攀爬着,脚踏实地,他此时与天地合一,与整座古长城完美的契合在了一起,感受着临海古城那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临海古长城,始建于晋,扩建于隋唐,全长6000米,至今古风犹在,昂首屹立在灵江之滨。

临海古长城,北枕大固山,南接巾子山,前绕灵江,东滨东湖,城北部最为险峻,逶迤曲折,气势恢宏,人称“江南八达岭”。

临海古长城历经1700多年的沧桑变幻,尚存有揽胜、望江、镇宁、兴善、靖越等城门,白云、烟霞、顾景、平海等城楼和众多的敌台,瓮城。

因其敌台的建造为北京八达岭长城之样板,故其与北京八达岭长城有“姐妹城“之美称。

据《辞海》载:东晋隆安四年(400年)至元兴元年(402年),郡守辛景为抵御孙恩为首的农民义军所筑。

据《台州府志,建置》载:唐初,向东南平原扩建大城,系“唐尉迟敬德所造”;按《旧经“附郭周回一十八里,崇和门(东门)初筑时即有月城(瓮城)”。

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王钱叔为表忠诚“纳土归宋,毁各地城墙”。

十三州之一的临海古城系在其列,但因其西南灵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以保存。

正因为临海古城墙有着防御和抗洪防洪的双重作用,所以古代军事家们又进入了第三阶段修筑。

庆历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墙,令黄岩县令范仲温负责西北隅,临海县令李丐负责西南隅,宁海县令吴几庶负责东南隅,临海县尉刘初负责东北隅,仙居县令徐赳负责城北山上。

这次修筑的城墙,结构、防御、防洪等比前两次更趋完整。

西北隅在北固山(龙顾山)上逶迤,这一段子城与大城共有,组成大城内抱子城。

西南二面濒灵江,为减轻洪水的冲击,突出城墙外的墩台靠江上游方向砌成圆角(俗称马面)。

龙顾山上的墩台筑成二层空心敌台,有梯相通,上层为平台,台上建望楼,平台四周有齿状的垛口和射洞,可供指挥和防御的双重作用。

下层为空层,可驻军和贮存武器,当年具体负责修城的苏梦龄作《新城记》,内有黄岩县令日:“陶甓(砖)虽固,犹未如石之确(牢固)也。”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