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太极小宗师> 第447章紫阳古街 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7章紫阳古街 二(2 / 2)

陈逍遥和司马兰儿两人,走在青石板块扑铺成的小路上。

两旁是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木屋,完美以及原汁原味的保存了古代的风格,别有一番滋味。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临海紫阳街,从北到南,全长1080米,街上古迹,信步可数,深深吸引着人们。

有纪念宋代南宗道教始祖张伯端紫阳真人的石碑、紫阳桥和紫阳坊。

有紫阳故里和紫阳宫遗址,原紫阳宫南大门牌坊基石保存完好。

紫阳街两旁的水井是紫阳街古迹的一大特色。

古井众多,有建于明清年代,历经二、三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古井,也有建于民国时期的水井。

各眼古井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水井深度不同,一般在3米余,水味甘甜,水色明净,冬暖夏凉,哺育了一代代人。

古井在这条街上,起到人们生活用水和防火双重功能的作用。

水井布局合理,历代人们爱井如命,非常注意井水卫生,做到井上有圈,圈上有盖,盖边有锁。

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紫阳井和千佛井。

紫阳井,为纪念紫阳真人而建,坐落现在的樱珠巷9号对面,人们仍在井边洗衣、洗菜。

每逢夏天,西瓜放在篮中,浸入水井冷却,吃起来比放冰箱更爽口。

经修复的千佛井即双眼井,在紫阳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传说尽多。

相传在巾山建了一座千佛塔后,为了阴阳相对,才建千佛井,井壁有千尊佛,巾山上建双塔后,尚有“火神”不断出现,为镇住“火神”,在千佛井上加圈,成为“双眼井”,达到“以水克火”,保一方平安。

还有白塔,建于宋代,“”被毁,遗址在白塔桥饭店对面,保留完好。

在紫阳街,使人难以忘怀的就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坊”。

每相隔百丈就有大块青砖砌成的一堵坊墙,坊墙高三余丈,宽五六丈,拱门高丈余。

坊名即地名,坊墙又称“防火墙”,有《悟真坊》、《奉仙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坊。

前人用心良苦,设计出别具一格建筑特色,既是人行道,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代替地名的多重作用,当今已成为街区的一道风景线。

相传“奉仙坊”,说的是仙人在此地修心养性,这里是百姓供奉过仙人,而取名奉仙坊。

“迎仙坊”则是另一种传说了,临海是块风水宝地,百姓安康,人间生活幸福美满,不少仙人下凡人间临海,为迎接“仙人”,才建了“迎仙坊”,这些都是传说。

但紫阳真人创造气功理论,对于后人养生、长寿起到重大作用,这是实话。

紫阳街北端北固山的郑广文祠,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年,是为纪念唐代郑虔在台州开创了文教之先河而立,因其诗、书、画并妙,被唐玄宗誉为“郑虔三绝”,如今成为临海古城文化源流的“缩影”紫阳街的北端与台州府衙遗址毗邻的台州府文庙,始建于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是台州最大的文庙府学,是介绍台州历史人物最为齐全的场所。经保护性修缮的台州府文庙显得庄重、古朴,成为展示台州府城历史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紫阳街南端,位于巾子山麓、古城墙边的龙兴寺,为台州之首寺。自唐以来,寺僧思托六随鉴真东渡弘法,讲说天台宗义。日僧最澄入唐求学,久驻龙兴寺,研习天台教观,抄录经文,并授菩萨戒,回国后创立日本天台宗教,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重要发祥地,而今也成为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众多的古迹,增加了人们吸引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们流连忘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