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一个人的甲午> 第七十七章 沧海横流(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沧海横流(六)(2 / 2)

就在新建6军向金州起进攻的第二天,聂士成也率领新建6军第三镇忍受着朝鲜北方严寒地气候,泥泞不堪的道路,经过艰难的长途跋涉,在付出了接近8oo~余人的非战斗减员后,终于抵达朝鲜平壤。

从日军征清第一军攻陷平壤进军鸭绿江开始,其主力便几乎全部集中在了辽东,此时朝鲜平壤城内,除了日军第三师团一个负责维持治安的后勤辎重中队外,再就是朝鲜当地官府拼凑起来的一千余人的兵力。

这些朝鲜军队大多数还拿着火枪、大刀和长矛,根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当初在镇压东学党暴乱时就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逼得朝鲜政府只能向大清乞援,借兵平息暴乱。朝鲜被日军占领后,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又让朝鲜政府把这些军队组织起来,协助日军维持治安,征集粮草辎重,充其量也就是吓唬吓唬朝鲜老百姓。

进抵平壤的当日,考虑到部队早已经疲惫不堪,聂士成下令全军休息一日,在构筑炮火阵地,完成军队集结后,于次日午后对朝鲜起了全面攻击。

“全军集中炮火,猛攻平壤玄武门,收复平壤,告慰左宝贵将军和数千将士在天之英灵。”聂士成站在阵地上,指着平壤大吼道。

尽管内心中对于皇上此次下令长途奔袭朝鲜平壤,聂士成并不完全赞同,但是当他终于又站在了平壤城外,眺望在这座曾经让大清蒙羞,也让自己耿耿于怀的城池时,想到战死在玄武门上地左宝贵,想到窝囊的溃败,心中压抑的怒火和复仇的血性再也忍不住勃然而出。

新建6军第三镇的炮兵阵地上,顿时像刮起了一阵大风,一团团地白烟升腾起来,然后是连成一片的炮弹出膛地声音,整个大地在这一刻可是抖动起来,震耳欲聋的炮声在一道道地火光雪尘中,席卷了整个平壤。

在炮声响起的第一刻,朝鲜那些相当于民团性质地军队便纷纷扔下武器作鸟兽散了。剩下日军一个中队的兵力,面对新建6军第三镇8oo余人主力倾尽全力的猛攻,根本无法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在经过短暂和毫不激烈的战斗后,伤亡殆尽的日军被迫向朝鲜南部撤退,平壤在失陷六个月后重新回到了大清的控制中。

顺利攻下平壤后,尽管全军士气高涨,各部都纷纷表示要乘胜追击,收复整个朝鲜,甚至就连聂士成心中也激荡不已。

攻下了平壤,半个朝鲜都掌握在了手中,日军在朝鲜的兵力原本就很单薄,乘胜收复整个朝鲜也并非不能做到,然而此前皇上有严旨,全军只能进抵平壤,不再南进。

尽管心中多少有些困惑不解,聂士成还是严格按照光绪事前的旨意,并没有再对日军展开追击,而是命令各部收束队伍,进行休整,沿平壤一线进行设防。同时下令征集朝鲜民夫,构筑平壤的防御工事,修缮后勤运输道路,作好长期坚守平壤的准备。

与此同时,和新建6军第三镇一同进军朝鲜的军情处的军官们,却带着一支经过精心挑选的军队向南挺进,在早已联络好的朝鲜马匪的指引下,悄然消失在朝鲜鹅毛般的大雪中………

……………

金州之战和平壤之战结束的第三日,之前一直表现得相当沉默的康有为等人,忽然在《时务报》上表了一篇言辞犀利不仅全文照录了大清与日本和谈形成的草案,更是浓墨重彩的介绍了金州大捷和平壤大捷。几乎是一夜之间,经由《时务报》在中日之战中形成的影响力迅传遍各地,谭嗣同在京城创办的《时务报》,更是将报纸夹在京报中送递京城中各大王府和官员家中,举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

如果《时务报》单单只是全文照录了大清与日本和谈形成的草案,恐怕还不能掀起如此的波澜,毕竟这份初步达成的草案,中日双方还没有最后签字,草案的内容也只是放弃朝鲜,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等,并没有有辱国本的割地的条款,至多引起朝野上下的一片争议而已。

但是当这样的草案和金州大捷,朝鲜大捷连在一起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像是烧开的水骤然间炸开了锅。

皇上率领新建6军一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的时候,朝廷却要与日本签订这样屈辱不平等的条约,每个人心中都忍不住出这样的问,甲午中日这一战,大清到底是败了还是胜了?天下又是谁在力挽狂澜,谁在丧权辱国?

————————————————————————————

前段时间一直生病,所以停更了一段时间,万分抱歉。主要是咳嗽,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好,有朋友说是百日咳,吓了我一跳,莫不是要停更百日?终于还是勉强努力的开始了更新,没有特别的理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面条要珍惜大家的付出,也要珍惜自己的付出。

天气变冷了,感冒的人越来越多,希望大家都注意身体,不要像面条这样,多注意锻炼身体,生病很难受的。<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