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也只是收住了而已,军心已散,面对着宋军的节节胜利,一场败仗是无法避免的了。
而另一边的宋朝则截然不同,徐清一接到燕云十六州叛乱的消息之后,便立刻让所有报纸开始宣传,宣传的主题就是燕云十六州百姓自愿重新纳入宋土,其中那句“吾乃宋人”则是被徐清制作成了宣传口号,做成白条直接贴在了宋朝境内所有的衙门上,这一下,老百姓的爱国热情又一次被点燃,那种遥远他处同胞在侧的感觉让所有人在看到报纸上记载着辽国兵是怎么对待汉人的时候,都不由得产生了自己的妻儿父母被他们侮辱的感觉。
这种感同身受,立刻让民众的爱国热情再一次爆发,捐款捐物的更是数不胜数,而趁着这个机会,徐清也立刻让赵祯以大宋皇帝的身份亲自撰写了一篇文章,直接原版雕刻印刷成《大宋早报》的头版头条,以特别篇的形式刊印全国,当全国所有知识分子接到这片报道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些离天子如此之远的人们第一次看到天子手书时的心情到底会有多么的壮怀激烈。
而这样的爱国热情,最集中的体现在了捐款的数字上,从原先民间的几百万贯,很快便飙升到了六千万贯左右,这可相当于朝廷一年税赋的四成左右了,相当于九千万人口每个人捐了六十个铜板,这样的数字放在一个封建体制之下,简直骇人听闻,也让赵祯激动的再一次掉下了眼泪。
作为亿兆子民的父亲,他从来没有如此直接的感受到过来自天下臣民对他的爱戴,现如今,汴京城中皇城门口,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大量的百姓聚集在那里,举着横幅为大宋唱着赞歌,只要一有传达捷报的骑兵行驶过皇城门口,百姓们便会自发的呐喊,称赞,年轻的姑娘们则会把从城外捡来的花瓣扔在天空中。
还有许多文人墨客则在一旁记录下了眼前这数十万人齐声高喊“大宋万岁”的场景,有的人写诗,有的人写文,还有的唱起了词曲,还有的则画起了漂亮的水墨画,一章章、一节节美丽的文化在现实的烘托下变得如此的真实,而战场上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也不停的通过报纸的宣传,流传到了天下的每一个地方。
只不过这样的欢乐注定不属于徐清和宋朝的重臣们,战争还在继续,他们的工作依旧无穷无尽,燕云十六州的变动让范仲淹等人的工作变得更加辛劳起来,这些现在的改弦更张只不过是短时间内将辽国搞乱而已,凭借着辽国强大的底蕴,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这些孤儿寡母搞出来的叛乱便很快就会被终结掉,而现在范仲淹等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燕云百姓们给武装起来,让他们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可以保护自己,直到辽国再也支撑不住战争被彻底消灭为止。
为了加强燕云百姓的实力,范仲淹等众枢密院大臣们商量了一个昼夜之后,最终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通过依靠渤海湾贸易与东南亚贸易新兴起来的大量海船,总计大约在一千五百艘左右,让它们从海上出发,绕过辽国的防御线,直接到武清登陆,武清,也就是现在的天津,那是一处十分优秀的天然良港,也是一处繁花之所,此时正在燕云义勇军的控制之下,十分便于登陆。
登陆的部队总兵力大约在三万左右,其中两万步兵,三千骑兵,还有七千人则是火枪兵,这是科学院新研制出来的武器,通过火药爆炸发射弹丸,威力十分强大,不过遇水则容易失去威力,是一种十分脆弱的武器,所以这些火枪兵在火器无效的时候也可以变成步兵,其手上功夫,并不会比一般的士兵来的差,全军都会采用禁军部队来负责与燕云百姓协同作战,以此来彻底拖住辽队的步伐。
这是一个非常浩繁的功臣,首先一千五百艘船的调动就够让范仲淹等人忙活的了,这些海船不仅仅需要运送这三万名士兵及其装备,还需要携带足够三万人吃两个月的粮食,这一点是徐清提出来的,燕云百姓既然打出了‘吾乃宋人’的旗号,若是我们的军队进入他们的土地时,第一件事便是伸手要粮,那跟辽国人又有什么区别,就算没有区别,也必然会让许多中立者对宋朝军队产生一个十分恶劣的印象,这不是军队所应该达到的目的,只有在那片土地上,宋人才是少数,辽国人才是多数,若是不团结住燕云地区的所有汉人,想要打败那些辽国士兵,绝对是痴心妄想。
而徐清的这条建议也很快便被范仲淹等人认可,一点点粮食的损耗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几百艘船而已,若是能以此换取战争的尽快结束,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除此之外,为了解决这些陆战好手对于海上航行的恐惧,范仲淹等人还专门安排他们秘密出了一趟海,等吐了个七荤八素之后,这才算是适应了海上的征途。
而这样的一支部队插入辽国的心脏位置,绝对能够把辽队给吓个半死,到时候从北到南皆是一片恶土,不论战争情况如何,其军中士兵必然会士气尽灭,成为一堆土鸡瓦狗而已,到了那个时候,女真人、蒙古人便会再一次燃起自己的熊熊野望,而燕云也必然能够再一次回到宋朝的怀抱之中。
至于这支部队的统帅是谁,裴德衍站在船头,看着茫茫不见陆地的海面,心中波涛之汹涌,犹如大浪一般,呼啸于左右心房之间,久久不能停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