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皇帝日子当然要比现代人过得好,可是在出行上面却非常的困难,除了庞大的人员队伍之外,交通的限制也让大多数皇帝都很难走出自己皇宫之外的一亩三分地,而对于外部的世界,只能通过文人的笔去了解,从这一点上看,赵祯显然是要比现代人可怜许多了。
而等火车开通以后,赵祯便也可以搭乘舒适的火车去往他任何想要去的地方了,,虽然出海还是非常的困难,可随着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以及造船业的快速发展,造出可以适应远洋航行的钢铁船来二十年之内也必然能够成功,到时候赵祯说不定都能去到北美也说不定,那或许就真的是人类史上的一项壮举了。
朝廷的同意、百姓的同意,这让修建铁路的计划几乎到了创痛无阻的地步,可对于徐清来说,却是麻烦来临的开端,虽然说修铁路是一件非常有用的事情,可对于现在的科技程度来说,要修建遍布全国的铁路实在是有些困难,而有些地方更是需要跨越大川大泽,这样的地方铁路就必须断开,用其他的方式去渡,比如长江南北、黄河南北,现在的科技根本无法在长江、黄河之上修建大桥,光是桥墩就造不出来,这些地方,便只能用船渡来进行,铁路也就必须要断开。
对此徐清也很是无奈,尽管因为他的存在,让宋朝的科技在短时间内产生了飞跃,可是他终究只是一个文科生而已,整个宋朝的科技若想再继续进步,就必须要依托这个时代原本的人去探索,这种事情显然急不得,徐清也没办法,所以在规划铁路时,徐清也只把他交给了科学院的人去研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把握去设计火车设立的草图。
徐清的决定对于工程师们来说并没有什么意外,经过汴真线的实践以后,对于铁路的设计和规划,显然他们要比徐清懂得多,在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磋商之后,一张全国铁路基础路线图便在这些工程师们的努力下设计完毕了。
徐清看着这张纵贯天下的路线图,看的非常仔细,也看的非常高兴,工程师们显然十分清醒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对于那些不太好涉足的地方都留下了十分巨大的空白,所有铁路中大约三分之二左右都集中在汴京的周围,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等地,河流处则用渡船连接,而其余铁路则大多负责连接一些大城市而已,比如杭州到昆山的铁路,扬州到昆山的铁路,设计思路都十分的巧妙,看过之后徐清大概能够预估到这些铁路的建设并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
而且在铁路计划上,这些科学院的工程师们还自行设计出了一些中转站出来,比如说汴京、昆山、鄂州(武汉)、真定,这些地方都是铁路所交汇的地方,通过这些地方,搭乘不同铁路的人们可以转换其他的火车去往其他的地方,这样的设计徐清之前并没有设想过,而现在这些工程师们竟然自己想出了这些办法来,这让徐清实在是有些兴奋起来,真不知道凭借这些人,未来的长江、黄河之上,会不会立起一座座桥墩,变出一座座大桥来呢?徐清对于未来的期待,实在是很憧憬。
不过憧憬未来固然重要,更加重要的还是如何把这些铁路里程给建设完毕,那些工程师们在这巨大的地图上总共设计了超过一万公里以上的铁路,以宋朝的国力,没个二十年时间是根本不可能修建完成的,而徐清需要做的便是从中进行取舍,哪些要先建,哪些则后建,这其中的规则和诱惑,徐清可是看的清楚的很。
比如说把铁路修在沿海便能快速让商品进行流通,而若是修建在内陆,则能让内陆的物资快速通过漫长的道路前往海洋进行贸易,这样一来便会加速沿海的发展,可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沿海城市的人口压力,现在宋朝的城市可不是后世的城市,每一座都有着完成的城市建筑,有一些甚至连公共厕所都没有,在这样的地方,上百万人聚集在一起,无疑是在找死,到时候瘟疫一来便是一死一大片,这是徐清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先期修建铁路绝对不能让内陆和沿海联通,要保证沿海跟内陆有一定的距离,只有这样才可以腾出时间来让各大沿海城市进行改造,修建公共厕所、地下水道以及澡堂之类的公共设施,唯有拥有了这些公共设施,一座城市才算是拥有了可以容纳大量人口的能力,在此之前,徐清实在不太敢想象沿海被人口堵塞的场景。
所以铁路的建设,徐清打算先从局部开始建,分为华北、华东、西北,以期让北方的人口稠密区与北部边疆和西部边疆进行联通,以策应未来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而其余线路则是让百姓可以更快的集中到中部城市中去进行工作,以保证城市人口不会减少而是呈现增长的趋势,徐清这样的做法很快便开始执行了下去,一道道钢铁长城便在整个国家的动员下开始在大宋的版图上不停的勾勒出来,形成一幅壮丽的山水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