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说,如今在新大陆上执行的制度,虽然有所缺损,但瑕不掩瑜,依旧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新大陆人口稀少,各个村落城市之间相互距离过于遥远,若是采取集中治理的方式,必然会消耗朝廷大量的精力,且在治理上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提升,还不如让新大陆就这么继续下去,等到人口充盈之时再改换制度才会好一点。
而包拯则说,新大陆现在的制度无疑是最为适合当地的制度,从治理效果来看,确实卓有成效,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不仅仅在人口上实现了大跨步的增长,并且每一个村落都开始慢慢在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口数量在进行着自己的改革,这种改革十分微小,但是效果却非常的好,根据毛戡鉴送来的资料,如今新大陆上的老百姓人均粮食收获量相比起本土来说,都要多出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样一个数据,不得不说是制度的优势。
另外一位宰相此时开口也开口讲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在这个时候去改变如今正在执行的制度并不是一件好事,即便要改,也应该慢慢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通过本土的一场会议,来决定千里之外一片大陆,数十万人民的生活方式,这是不正确的,也是不道德的,从这个层面开口,立时让许多人都有些哑口无言,是啊,宋朝自诩文明古国,如果这个时候丝毫不顾忌地方上的意见,而随便改动当地的生活习惯,这无疑是一件会招致非议的事情,这样的理由,也确实很难争辩。
宰相们的话,等于是给支持徐清的这一派奠定了基调,也让以徐清为首的团体气势大振,对于皇权,人们的心中始终有着一股恐惧,毕竟那是压在中国人身上上千年的威严,即便如今的皇权已经大不如前,可人们总还是惯性思维的害怕着那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起码是在心中尊敬和敬畏着他的。
可这个时候,随着争辩开始进入到越来越激烈的状态,许多官员回过头来,赫然发现自己心中因为争吵而对皇帝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敬畏感,而是单纯的把他当做了一个政客,这种思想的转变是非常微妙的,但是你在心里却可以知道,自己心里已然不在尊敬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此时的他在你的心里,已然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了。
当至尊不再谨守诺言,而是选择亲自参与凡间的俗事时,那么他的神圣性便也消失到无影无踪了,对于这一点,徐清是很清楚的,日本的天皇之所以能够从这么古老的时代存在到现在,就是因为他不掌权,不涉及到世俗事务,而中国的皇帝总是要轮换,就是因为中国的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大权,既然你要参与到世俗事务中来,自然也别指望别人把你当做高高在上的神,在别人的眼中,你也只能变成普普通通的人而已。
英国的国王也是如此,他们之所以可以代代相续,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是有神圣性的,他们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国王或者女王,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以及精神领袖,而作为这样一个的存在,就绝对不允许亲手插入到世俗朝堂的争议上,而应该是不偏不倚,没有任何立场的做出判断,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为了夺回权力亲自进入到权斗之中。
因为你进入到权力这个圈子的时候,你的存在便会彻底威胁到这个圈子里所有的人,共同的利益,或许有一部分人会因为你的重利而选择跟随你,可更多聪明的人却会彻底跟你划清界限,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的知道,赵昕之所以要那么做,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想要改变新大陆的政治制度,如果只是讨厌这套政治制度想要改变他,便闹出这么大的风波,这只能证明赵昕脑子不正常,而事实上,赵昕的脑子不但正常,还很聪明。
他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为了挫败徐清在民间和朝堂之上的威望,从而寻找到可以重新掌权的机会,这才是赵昕的目的,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够看出来这一点,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有关新大陆的争议,其背后的斗争,就是君权和臣权之间的斗争而已,就这么简单。
聪明人自然能够看到这一点,而只要看到了这一点,即便他们心里也同样反对新大陆如今的政策,可是,他们的选择却只有一种,那就是坚定的站在徐清这一边,并且毫不犹豫的支持下去,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因为他们都属于同一个阶级,士族阶级,通过为臣掌握国家权力,只要赵昕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就只能回到原本的状态之下,这样一来,便是整个臣子的权力受到了损害,这是所有有志之士都不愿意看到的。
毕竟徐清现在还活着,所以他才是宰相而已,可徐清总有死的那一天,或者等他老了,干不动了,那个时候,他们这些人自然可以接班,那时如今徐清所拥有的权力便会到他们的手上,生杀予夺的大权,这是谁不想拥有的呢,可要是让赵昕成功了,那么以后即便成为了宰相又有什么用,只不过是皇帝随时可以更换的傀儡而已,这样的宰相根本无法实现控制全国的能力,而但凡有志于丞相之位的人,又有谁愿意放弃徐清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权力呢。
虽然徐清在朝堂之上树敌颇多,但是给臣子们争取了大量的权益这一点,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功劳,这也是所有大臣心知肚明的一点,而现在,皇帝亲自下场想要夺权,除了一部分对于权力极为贪婪的家伙,又或者是有把握将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家伙,还真的没有人愿意立刻投入到赵昕怀抱的,相反,投入到徐清怀抱的倒是有一大批,这些人都不希望臣子的权利被削弱,所以即便与徐清立场不同,此时也站在了徐清这一边,开始声援徐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