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平淡为官> 第594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4章(2 / 2)

这件事让徐清非常上心,尤其是科研,在他看来,一个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人口和资源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主要的资源了,科学和知识才是最为主要的,就像当年的日本,国家弱小,土地贫瘠,常年爆发地震和海啸,但凭借着对于知识的渴望以及追求,这座小小的岛国竟然就成为了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一个鼎鼎有名的发达国家,这无疑是知识和科学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反观那些中东和非洲的国家,他们资源吩咐,但真正富裕的人才不过只有几个国家而已的,大多数人过着贫困的生活,这也是事实。

所以科研是一天也不可以落下的,三年经费没有增长,对于科研日益深入的宋朝科学界来说,无疑是非常难熬的一段时间,如今既然有了多余的钱,徐清自然要设法补救的,根据徐清的观察,如今宋朝的科学界,在物理上自救停留在经典物理学的范畴之内,并没有向着相对论,量子物理的方向走去。

至于电力则已经慢慢有了眉目,一个叫做林谦的人便发现了电磁的作用,对此徐清大为嘉赏,直接任命他为宋朝第一任电力实用所所长,专门负责如何把电磁变成电,然后运用到人们的生活中来,说起这位林谦,个人的经历到也十分特殊,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被雷批过,但大难不死,在床上躺了几天之后,便恢复了经常。

自此之后,一个问题便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雷电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为什么能够发出轰鸣之声,又为什么能够落在地上,最后打在自己的身上,而雷电的本质又是什么,他是什么东西组成的,林谦自小便不是一位信仰虔诚的信徒,对于未知,他始终充满着好奇,这也是如今大多数宋朝年轻人的态度,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对于那些牛鬼蛇神,宋朝人并不专注。

而在化学上,如今宋朝对于元素的认识也就停留在分子这个阶段,没有办法,以如今宋朝的望远镜倍数,最多只能够勉强看到分子大小的物体,再小的原子实在是超出来如今望远镜的极限,科学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精度的极限,如果发明出了一台超过百倍的望远镜,人类也将迅速进入到原子时代,科学是精度的战争,这也是为什么勘测仪器那么重要的原因,在现代,中国很多的科研设备都是从外国进口,由外国把持着中国的高科技使用设备。

而如今,宋朝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这些东西自然也只有他们自己这座了,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其中花费的时间都不会少,除了像新中国因为苏联的关系,直接被打包赠送了一套工业化的基础设备之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都起码花费了百年的时间左右,而大多数国家,则依旧保持着农业国的状态。

这其中的天堑是无比巨大的,远远不是在沿海地区修建几个纺织厂,轻工业加工厂就行了的,而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要有一系列的配套设备,还有重工业,冶炼业,这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国家,而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国家其实依旧停留在农业国,真正能够算得上工业国的,也不过就是三十几个国家而已,而他们也控制了整个世界的发言权,是整个世界的领导者。

而要发展工业,科技必不可少,尤其是在大型的科学实验过程中,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试错,这就需要庞大的资金来支持,科学是一项复杂的学问,到如今这个地步,徐清显然是一窍不通了,就比如电力,他对电有着最基本的理解,但要让他去详细说明,那真的是强人所难了,他最多只能记住几个公式而已,至于其他的东西,他是一点也不知道,至于电磁之间的互动和关联,那就只能去问麦克斯韦了,但这些知识,徐清早就已经还给了自己的老师,又怎么可能临时编的出来的。

所以对于科研,他是半点作用都没有,只能多给钱,然后尽量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以此来让他们只需要专注于科研就行了,不需要为外界的俗事所操劳,当然,幸好这些科学家们也确实在研究的过程中,真的培养出了对于事物钻研的热情来,而不是仅仅只是喜欢用,而不喜欢知,这是不好的。

古代中国的特点便是对于知识,只有用得到的才是好的,至于用不到的就不是好的,就像一加一等于二,这一点在平日里生活也用得到,所以便要大力推广,至于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则没人有什么兴趣,因为这个问题,在许多人眼里,并没有什么意义,至于什么微观世界,宏观世界,更是让许多人闻所未闻,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老百姓对于科学其实是没什么兴趣的,甚至在他们的眼中,科学家跟那些神神忽忽的道士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相反那些道士说的歪门邪道,或许他们还听得懂的,毕竟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在这片土地上喊了几千年了,可氢氦锂铍硼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那些钻研科学的人之外,大部分人是一问三不知的,所以科学家在民众眼中,无疑是非常神秘的。

但其实这些科学家在参与工作那么久之后,其中大多数虽然原本对于科学的研究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把这里当做一个更大的作坊而已,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于世间道理看的越来越深,他们也渐渐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工匠,而是一个钻研学问的人了,这便是蜕变,而当一个国家产生这种人才之后,只要保护这些火种能够得到传承,宋朝的科学之路,就必然会是一片坦途。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