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59(2 / 2)

好莱坞大片,爆米花电影谁都可以去看,并没有什么限制,所以票房非常的高哦,好莱坞的恐怖片拍的虽然不差,但因为很多人并不喜欢看恐怖片,所以即便拍的很好,票房也不会特别的高,这就是专门类别小说的劣势。

对于这样的情况,市场也无可奈何,毕竟这都是读者所作出的选择,老百姓喜欢什么,朝廷自然无法置喙,不过对于这些专门类别的小说,徐清是很喜欢的,毕竟他作为一个公务繁忙的首相,人本来就活的挺辛苦的了,又何必再去为难自己去看那些苦大仇深的小说呢,那不是没事为难自己么。

看小说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消遣而已,所以他就更加喜欢看这些专门类别的小说,因为这些小说节奏快,故事主线鲜明,不会有大段的人物心理描写,只不过或许是因为读者不多的关系,所以导致这些书籍的销售量并不高,而作者所得自然也远远不如那些写情感,游记,诗集的作者来的富裕。

而在市场经济之下,什么东西赚钱,自然就能吸引更多的人跟进,所以如今宋朝的文学大家,也几乎都集中在这三个领域之中,而至于那些专门类别的作家,水平好一点的见没多少人看他们的小说,便改换门庭,也去写那几个大类了,这就导致专门类别的小说,故事虽然还不错,但文笔实在是太差,即便是徐清也很难看下去。

毕竟他已经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富二代了,那个时候,只要故事好,便是小学生的文笔他也能看得下去,来到宋朝二十多年的时间,他早已经被这个时代的文字所感染,四书五经,古代典籍看了那么多,即便是奏章,都是用漂亮的雅言书写,他早就习惯了优美的文字,再让他去看那些粗狂的书籍,是真真看不下去的,这就是一个人的阅历所积累的。

所以为了让自己能够看到一些质量稍微好一点的专业书籍,徐清自掏腰包,建立了几个专门的文学奖项,以鼓励这些专业的作者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只不过这些奖项刚刚创立,还看不出有什么吸引力,不过徐清相信,人类本身就是喜新厌旧的物种,现在喜欢那些感情类的书籍,也总有看腻的一天,到时候自然而然会开发其他的领域,就像现代,小说的种类无所不有,这才是文学的盛世,而不应该单单只是痛疼文学这一种而已,不然这也太枯燥了。

文学经典可以让人与自己进行对话,而一些轻松的小说,则可以让人进入另一个世界称王,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总好过不得意的人把仇恨释放在社会上,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好吧。

不过即便专业文学在这些通俗文学的面前败下阵来,但亦如今宋朝阅读群众的体量来说,整个文学依旧是十分昌盛的,这是一个纸质媒体十分昌盛的年代,毕竟世界上也只有纸质媒体而已,等到电台的出现,还需要再过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才可以,尤其是随着最近科学院渐渐试验出了一种可以将现实中的物体直接拍摄进入一张纸中的科技之后,未来纸质媒体必然会愈发发达的。

因为如今的纸质媒体,如果是报纸,大抵是会使用一些绘画来保证报纸的美观,至于书籍也都是如此,书籍如此倒是没有什么,但是报纸,如果全是文字确实让人没有多少关上的兴趣,若是能够配上图片,就能够图文并茂了,但画画这件事毕竟不是特别的容易,如今的报纸,三天就要出一期,光靠画画是非常麻烦的。

而如今随着这一项技术的发明,想必未来纸媒将会有更大的前景,这种技术,通过银盐效应,小孔成像,屈光效应这三种物理上的原理,从而研发出了最原始的照相机,只不过如今这种照相机还并不实用,首先是个头太大了,二来则是拍出来的图片也很不清晰,所以还在适用阶段。

但科学院已经拿出了好几台样机给政事堂的宰相们试验过了一番,徐清对此十分的满意,虽然这种相机跟现代的照相机不能相提并论,但这毕竟是科技的一大进步,所以徐清也鼓励他们继续从事研究,争取让照相技术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要知道,有了照相机之后,历史也就变得更加清晰了起来,在照相机被发明以前,人们面对历史人物,只能看他们的肖像画而已,欧洲倒还好一些,毕竟欧洲人的画喜欢贴近现实,所以虽然没有照相技术,但画出来总归还能跟原本的形象找到一些相似之处。

而中国可就麻烦了,中国人画画,提倡在意不在形,所以历代帝王图,基本所有皇帝都长一个样,你都很难确认哪个皇帝是哪一个,而有了照相技术之后,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可以留下他清晰的面庞,就像清朝末期的那些名臣,王宫和统治者们,他们的形象通过照相机,被清晰的记录了下来,而这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

这就是照相机的好处,他不仅仅可以拍下优美的风景,更能成为记录历史的一部分,历史本就不应该只有文字来书写,更应该有照片来衬托,而照相机的发明,便能让这个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所以对于照相机,徐清是十分喜欢的,即便还没有研究到比较好的状态,徐清也愣是让科学院送了自己家一台,然后放到自己家里,不停的拉着妻子拍来拍去,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而徐清的作为,自然是落在了百官的眼里,一时之间,拍照片成为了风潮,科学院这个冷衙门一时之间也差点被百官踏破了门槛,研究出来的几台试用机几乎都被权贵直接拿走开始拍起了照片,虽然这些底片的技术还不是特别的发达,但也依旧震惊了这个时代的人,直到这时,徐清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为自己的一个私心,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徐清心里很是愧疚。(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