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蒙军骑兵师的覆灭,从绥远赶来的援军算是彻底解决了,邓成功收到陈明的汇报后,立刻电令付作义的三十五军可以开始行动了。.org整个绥远已经没有多少小鬼子的力量,如果这种情况还拿不下绥远,那这段时间投入的大量武器装备跟补给就真的白搭了。</p>
而且就在邓成功指挥纵队主力全歼绥远援军的时候,又一次飞上蓝天作战的民兵纵队空军大队,很顺利的将绥远的日军机场给炸成了废墟,那里的日军根本一点都没有意识到。这年头在绥远的天空之上,还有不属于他们的空军。</p>
轰炸完毕的绥远机场外面,没等那些小鬼子为这些民兵纵队的飞机离开而庆幸时,早已经等候多时的民兵骑兵小分队,又一次在这些小鬼子魂飞魄散的眼神中冲进了机场,将那些还能喘气的小鬼子给砍死击毙在机场之中。这座日军机场也算是彻底的瘫痪了!</p>
没有了小鬼子侦察机监视,整装待发的三十五军,在收到邓成功发来的行动命令后。全军近十万人,沿着大同跟绥远的交界线,如同一台碾压机一样的,将大军所过之处的小鬼子全部消灭。让后面跟进的基层民兵接管防御后,三十五军的主力直扑绥远的军事重镇包头而来。</p>
当又一封包头告急电报传到关东军总部时,植田谦让是真的震惊了。对于晋军三十五军这支部队,他还是有所耳闻。单从名气而言,三十五军在关东军的印象中,可是要比这支民兵纵队更令他们紧张。一时间,植田谦让交待当地的驻城部队,必须严防死守不得将包头这个军事重地给丢失,或者当地的驻城官就必须切腹以谢罪。</p>
一边又立刻向驻扎大同、太原的日军部队寻找帮助,因为等他们关东军主力南下,只怕黄花菜都凉了。唯有这些驻守大同。太原的日军部队紧急出动,才有可能将三十五军主力堵在绥远境内。</p>
只是令植田谦让差点骂娘的是,太原的日军部队倒是给面子,派遣了一个混成旅团乘坐车列立刻开赴绥远。只可惜这支日军混成旅团抵达山阴境内时,乘坐的车列就开出了铁轨,坐在车里的日军也是死伤不少。</p>
没等这些日军反应过来时,刚刚整队准备继续步行时。又受到了当地民兵基层主力部队的阻击。至于驻扎大同的一个日军混成旅团,根本一兵一卒都不敢派出去,因为他们通过下面的据点跟一些地理位置相对重要的乡镇,也在三十五军离开后不久,就被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民兵纵队给席卷。</p>
更令大同日军紧张的是,活跃在当地的各方抗日武装。在三十五军离开后,打击他们的力度没有降低相反更加活跃。一些当地支持他们的乡绅地主,都被这些抗日武装审的审杀的杀。他们驻扎在大同的混成旅团,根本不敢轻易调兵出城。甚至于,为了保证大同的稳定,大同的日军也开始寻找当地方面军日军紧急派兵支援。这意味着,想从晋省抽调援兵的路是行不通了。</p>
而三十五军不经请示就全军突进绥远境内。让晋军上下也是震动不已,尤其是阎长官更是质电付作义,为何私自挥军进绥。对此付作义的答复很书面,说这是全军将士的决定,更是绥远老百姓盼望的原因。如果有什么对不起的地方,那也只能等他们三十五军拿下绥远全境再向他这样老长官道歉了。</p>
对此,阎老西心里是非常清楚,绥远全境收复。有了地盘的三十五军才不会鸟他这位老长官了。毕竟,此时的晋军本身日子就过的比较难,连地盘都让小鬼子给抢了。到时又怎么可能指挥的动有了地盘的三十五军呢?更何况,绥远抗战前本身就是三十五军的地盘,龙入大海后又怎么可能把它拉出来呢?</p>
知道这支军队只怕一去不复返后,阎老西心中痛恨三十五军的背叛,却也暂时没办法拿他们怎么样。看到晋省大同方面打起一锅乱粥。连太原附近都开始平地起惊雷后。一心想收回太原的阎老西,跟待在身边的几名心腹商量一番后,毅然决定加入这场大战之中。那怕一时半会不能把太原收复回来,至少把目前卡在他们根据地前的几个县城小鬼子给收拾了。</p>
晋军主力的加入作战。晋省的小鬼子驻军顿时又是战情告急。而这一切都是华北民兵纵队引发的后果,太原的日军方面军跟关东军,第一时间将责任推给了华北方面军。就是因为华北方面军的无能,才导致本已经稳定的占领区,又陷入了一片战火硝烟之中。这样一打,把日军先前制定的枣宜会战都打乱了。让驻华日军总部,不得不抽调一些参战部队开始进入太原稳定局势。</p>
倍受各方指责的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岗村宁次,自然也是一肚子的火气,这把家伙管不好自己的地盘,现在反倒把责任推给了自己。可想想也没有办法,谁叫这支民兵纵队前面挂着的是华北的招牌呢?</p>
为了尽可能证明华北方面军在对付民兵纵队上是用了心的岗村宁次,只能电令保定、石家庄甚至于北平方面的日军驻城部队,在保证本城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抽调一些部队出城打击民兵纵队的根据地。如果战况顺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将兵锋扩散到大同跟张家口一带,替太原方面跟关东军方面减轻一点压力。</p>
希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这些从各城中抽调出来的日伪军部队,根本走不出多久就被当地的民兵旅给打了当头一棒。如果不是邓成功交代,此次作战华北尽量保持对峙状态,只要日军不出城支援作战,那就不用理会他们的动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