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跟冯导还算聊得来,说了整整一个下午。
眼看都要饭点儿了,潘洁颖见顾诚没准备下班,来他办公室看看,就撞到了他们几个。
潘洁颖有些不好意思,道个歉准备退出去:“呦,还有客人,那你们慢聊,阿诚你也是失礼,都不请人先吃饭。”
其他人进顾诚的办公室都是敲门的,潘洁颖主要是习惯了,是公司里唯一一个有时候不敲的。
冯导显然也知道这边公司高层有哪些人,很客气:“不打扰不打扰,是咱自个儿聊嗨了。要不是潘小姐提醒,我都忘了饿——顾总请我喝两杯呗?”
顾诚也不含糊:“那有啥含糊的,走,江南会——当初我跟你们王总就在那儿认识的。”
跟文化人就聊天就要有文化人的方式,客套多了没趣。
到了会所,席面一摆,三杯两盏过后,话题就不限于对电影的见解了。
酒这个东西,是个发散思维促进联想的良药。何况潘洁颖也不是电影圈里的人,顾诚说话多少要照顾到她的理解力。
“这酒一喝,我就想起中学时候看丰子恺老先生一散文来。”
冯导也算文化人文化,顺口捧了一句:“那也算你们老乡了,‘居邻葛岭招贤寺,门对孤山放鹤亭’么,你倒是说说怎么篇文章,我看看应不应景。”
顾诚用手指头沾着酒,在桌上比划,一边说:“老先生那篇文章讲他游黄山天都峰,爬鲫鱼背,画兴大发,画了幅风景画。然后作了一篇散文,专道‘照相出现之后,画画还有什么存在价值’的问题。
文中言道:照相一出,天下画师谁能比照片画得更像?所以一味求像,这个画师也没啥活下去的价值了。但是画技之妙,在此处可显详略得当、缺笔留白。如果跟照片一样,把鲫鱼背上的草木葱茏全部画上,须显不出这天都奇险的险处来,定要寥寥数笔勾勒岭脊,不见其余,一人一岭,才得其神髓。
回到咱下午聊到的话题,丰老前辈在讨论绘画存在意义这个问题上,算是‘朝前看’的人了,没说照片一出来,画家就怨天尤人,恨不能淘汰出历史。”
“丰老先生还写过这样文章?那倒是失敬了,我还当他就是个画漫画的,没想到还当得大师二字。”冯导也收了一开始的轻浮表情,虽然喝了酒,还是自然而然有一股仰慕先贤的神色。
“这没什么奇怪的,专注出工匠,跨圈出大师。老先生虽然学问画技都谈不上当时最好,但毕竟同时涉猎几个圈子,又会画,又懂点摄影,还写些散文,很容易总结出比较优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么”。顾诚轻描淡写地解释了一番,然后喝了几杯继续总结:
“人一开始,看啥是啥,不总结不归纳,天然纯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所见即所得。被一总结,一归纳,皮肉都拆去了,只剩下作为‘共性规律’的骨头;都长差不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只看到‘白马是马’的规律,把‘白’的皮给丢了。
然后有些人就觉着瘆人,怕了。不要总结不要归纳不要规律,只要原路倒退回去,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原始状态。
另外一种人,也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之后。怕他也怕,但宁可怕也不走回头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冲。顶着对白骨的恐惧,挖出那些被拆掉的皮肉的存在价值,挖出白马的‘白’字非存在不可的意义。
然后客户要骨头的时候给骨头,要肉的时候给肉。客户只要一匹能跑的马,就给黄马;客户要一匹长得帅的马,才给白马——这就叫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多出来一个‘还’字,就跟最初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云泥之别。等于是皮肉骨头都拆散了、弄明白了皮、肉、骨每一部分的存在价值,重新拼回成山水,不是一开始的囫囵山水。”
“就跟原始社会,也没私有财产;共产注意,也没私有财产。但这两个能一样么?一个是穷得饭都没得吃,人人没余粮,所以没有私有财产;一个是富得吃穿用度随便拿,让人没必要囤积了,所以没私有财产。
如果一个原始人刚刚踏进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大叫一声:诶呦好惨哦!奴隶社会怎么有剥削!怎么有人压迫人!然后就怕了,只知道抨击剥削,一头扎回去说‘我还是回原始社会好了’——这种算个屁的艺术片啊?就反映了时代前进的阵痛,看上去好深刻,结果一问解决方案,全部是倒退的,看到痛就往回躲,有毛的意思!”
顾诚的话看似说起来容易,实则知易行难,天下有几人能实践?
就说对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后的恐惧,当年牛如詹姆斯卡梅隆,人类史上票房成绩无双无对没有之一的大导演,也只能用象征工业冰冷的万吨水压机,把阿诺施瓦辛格的t800终结者碾碎,来排遣对未来的恐惧。
他想得到机器发展到那种高度后,与人和谐共处、为人所用的应用场景么?不能。
不是卡梅隆艺术造诣不够,他在电影上的造诣早已至矣尽矣,蔑以加矣。然而是他只懂电影,一个文科生艺术生,缺乏跨圈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