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因为体育天赋,确实成了韩莹崇拜的对象。可也因为创造出的好成绩,他被举荐去了体校。
四年级下半学期,在体育老师正式下达通知之后,“大将“和韩莹就明白俩人做同桌的日子即将结束了,他们面临着遥遥无期的别离。
两个孩子都很难过,“大将”离校前最后一个星期,每天放学的最后一节课,他和韩莹都像丢了魂似的在课堂上默默对视,就像第二天再也见不着面了似的。而且越到后来,这种情绪就越严重。
尽管那时侯的“大将”还是个傻瓜蛋,十一岁的毛孩子屁也不懂。但他却本能地觉着如果再见不到韩莹,那他宁可不去体校,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难受得要死。
于是就在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他,终于跟父母摊牌了,直愣愣地坦言自己不愿意和韩莹分开,所以不乐意去体校。
没想到父母虽然没向他想象的那样大骂他“粘妮子没出息”,但还是一起对他的“痴情”大大笑话了一场。
母亲告诉“大将”,说他就是留在学校,小学毕业也是要和韩莹分开的。
因为韩莹是必定要上重点中学的。可凭他那学习成绩,就再长出九个脑袋来也考不上。到时候人家妮子还能再和他来往?见面不装不认识就不错了。
随后母亲还过来人似的挤挤眼,让“大将”别痴心妄想,说他就是一个老百姓的儿子,跟人家干部家庭,根本高攀不上。
没想到这话却招“大将”父亲不爱听了,当时蒋启盛把酒杯重重一蹲,就拍着桌子骂老婆见识短。
还说“海潮是我‘黑石礁’的儿子!等他进了体校以后,肯定能成为全国冠军。那是什么人?全天下独一份,在老年间叫武状元!别说跟个干部的女儿来往了,以后全国各大城市的漂亮姑娘,那都得抢着稀罕他……”
“大将”的父母实在不着调,说得“大将”直脸红。可其中也有些道理的确是实在的、通畅的,绝对符合世情的。
这让大将既清楚意识到了他和韩莹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给了他填补这天堑距离的一个希望。
于是通过这一晚饭桌上的几句笑谈,“大将”的想法马上调转了一百八十度。
是的,他一定要去体校!不但要去,还得成为全国冠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毫无愧色地永远和韩莹做朋友。
就是带着这种今后也能堂堂正正站在韩莹身边的向往,“大将”强忍着不舍告别了学校,主动离开了韩莹,成为了举重、游泳双料体校生。
临别的时候,他特意送给韩莹一个自己亲手在一个暗礁洞里扎的大海螺壳。那金灿灿的,有着一圈圈螺旋线海螺,就象一支小圆号,还被他极富创意的做成了一个褚钱罐。
韩莹喜欢得要命,特意把它摆在家里玻璃柜的最上面。
匆匆几年过去,就像“大将”妈预料的那样,韩莹果然上了二十中。
二十中是滨城最正规的中学,所有有前途的孩子全在那里念书。谁进了二十中,就意味着谁将来要当工程师,当教授,当了不得的大干部。
但这时“大将”也取得了一些骄人成绩,他不负众望,成了滨城体育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在全市每年青少年组的比赛中,他这个级别的抓举和挺举,根本就没有人是他敌手。游泳比赛更是等于专给他举办的。什么蛙泳,蝶泳,自由泳的冠军,他全包了。
所以“大将”和韩莹依然还是好朋友,韩莹照样去看“大将”的比赛,仍然激动无比地给他喝彩,每次看着他登上领奖台就像她自己上去一样高兴、自豪。
而“大将”只要一等到体校放假,就会去找韩莹,用体校生的补助,请她看电影、逛公园。
这个时候,“大将”对韩莹的感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似乎一夜之间,他突然感到韩莹美丽得让他不敢直视,她身上熟悉的香甜味也变得让他坐卧不安。
同时,他也清楚地察觉到自己对韩莹产生了一种非份之想,向往韩莹能和他永远在一起,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喊口号、在一起走路、在一起吃饭、在一起……
只是每每到这儿,他就不敢再往下想,甚至会在心里面骂自己太肮脏,特别是一撞到韩莹那双明亮纯净的眼睛,他就觉得自己是个无耻之徒。怪自己实在不应该,使这份友谊变味了。
青春期的朦胧情感是美好又青涩的,“大将”默默地体会着、痴迷着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