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观世音普渡庵观音,娑婆人清修堂见苦
司马玉在苏瑾灵位前立过誓,一心想将苏叔叔的仁心侠风讲给苏忆荫听,问明母亲别无他事,马上去找苏忆荫。苏忆荫听了他绘声绘色讲述父亲事迹,又是高兴又是伤感,想到周岁时父亲蒙难,从此父女不得再见,现在自己对父亲毫无印象,心中怅恨遗憾。
司马玉感同身受,不再说话,默默相陪苏忆荫,直到一轮满月升至中天,夜风将白色月光吹落室内,才飒然惊觉,道:“啊,夜已经这么深了。”叮嘱苏忆荫好好休息,才转回自己屋内。
第二天清晨,司马玉等候苏忆荫梳洗完毕,两人一起来陪格敏特吃早饭。格敏特见他们俩神态十分亲密,一丝不易觉察的忧愁爬上眉梢。吃饭时,格敏特道:“今天是月半十五,玉儿前次生病时,我许下心愿,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去一家寺庙庵堂吃斋礼佛,今天你们都陪我去吧。”
司马玉和苏忆荫相视一笑,又同时低下头去,两人想起那些日子,避人耳目,深夜幽会,都羞红了脸,可是想到窗下烛影,对坐谈心,又觉得心中似蜜般甜。
司马玉明白母亲此举含义,乃是完全接受了苏忆荫,笑逐颜开道:“以后每逢月初月半,我们都陪娘去寺院散心还愿。”格敏特淡淡一笑,表情中带着深深疼惜,看向苏忆荫时,又添加几分怅惘,转向儿子道:“快吃饭吧。我已吩咐人备下轿马,吃完饭我们立即动身。”
食毕早饭,格敏特和苏忆荫各坐一顶大轿,曾母、青儿乘小轿相随,因为格敏特吩咐曾儿不用跟去,司马玉一人骑着马跟在母亲轿旁。四轿一马穿过南京城,向城外走去。
司马玉暗中思忖:“南京城内庙宇庵观甚多,母亲为什么要去城外,难道城外更有什么著名宏大寺院吗?”,跟着母亲轿子来到一座山山脚下,看见一大片茂密浓盛、令人忘俗的翠竹林,竹林幽深处座落一所寺院。走得近了,只见这座寺院山门极小,门边挂着一幅木楹联,左右分别是:“苦海苦痛沉浮世间觉悟未悟者”“慈航慈悲接引一切有缘无缘人”,字迹漆色剥落,木质陈旧,这是一间陋小颓败的观音庵堂。
司马玉更加奇怪:“娘怎么会想来这种简陋庵堂。”抬头见庵门上庵名为“普渡庵”,心念一动,默念门边那幅对联,似有所悟,胸臆中升上一种酸楚滋味。格敏特走下轿子,来到他身边道:“玉儿,我们进去吧。”曾母和青儿陪着苏忆荫过来,一起入庵。
庵内正殿,一座福慧双修、宝像庄严的观世音尊者端立佛龛。观世音尊者全身站立,左手轻拈平等佛决,意味一切众生平等无别;右手倒执净瓶,瓶口朝下,表示甘露之水遍洒世间。菩萨低垂慈目,面含微笑,不嗔不怒,平等观看每一位匍匐脚下的众生芸芸。眼观爱恨情仇,耳听痴怒怨恨,观世音菩萨用最广博胸怀容纳信众的伤痛、怨憎、怒恨;用永恒平静抚慰人们的挫败、苦难、绝望。
格敏特恭恭敬敬在菩萨面前跪下,双掌合什,默念祈祷。苏忆荫想起粟妈的话,不管你信不信这位神仙菩萨,到了他们的庙里,都要诚心磕头跪拜,否则菩萨怪你不敬,是要惩罚的,忙也跪下来磕头。
司马玉信奉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虽然十分尊敬这位聆听众生苦难,拨救天下苍生的观世音菩萨,却不跪拜祈愿。他仰瞻菩萨宝像,又看到虔诚礼佛的娘和苏忆荫。心想:不知娘亲在求什么?荫儿又在求什么?倘若只是虔诚祈求,菩萨保证能实现一个愿望,我又会求什么呢?
正胡思乱想间,庵内一位老尼姑走进来,向司马玉打个问讯道:“施主好,贫尼有礼了。”司马玉合什还礼:“师太好,我们来贵庵参拜,打扰了师傅清修了。”老尼姑道:“施主客气了。请问施主们可是都城司马府夫人和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