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觉得自己很冤枉。手下做事虽说过份了点儿,可那小北荒反应也太过激烈了。收买人心也不用这样啊。可是,面对小北荒的强横,他却没有办法。宁远靠海不远,山海关更是在海边儿上,两地之间距离更是足有数百里,偏偏却只有靠着海边的那块比较平缓的道路才能顺利的联系,虽说这片土地也算宽阔,可终究不似那种大块的平原,以小北荒的实力,说截断这条道也就只是一句话儿的事儿。而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他的山海关和宁远两块地盘儿想要联系,就只有越过那庞大的燕山山脉。虽然山海关和宁远的驻军都是靠着在当地种粮来补充军需,但终究不能完全的自给自足,而且,他吴家还有商行,也需要通过这条道路才能经营,然后为他的军队提供军饷,这条道要是断了,他必然会损失惨重。何况,自己的老子居然也被人家抓了去,一向以“孝”字闻名的他如果不理会,日子也就不用混了。</p>
所以,陶继智必须死!</p>
可是,吴三桂却又必须考虑一下自己如果杀掉这名忠心的属下,其他的部将们又会怎么想。</p>
凡此种种,进退两难。而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威名从此将受到极为严重的削弱。因为,他居然被小北荒骑到头上还不能反击。</p>
</p>
……</p>
吴三桂的苦恼延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必须做。答应了陶继智照顾他的家人之后,吴三桂也没杀了他,只是把人直接送到了右屯附近的海边儿,交给了小北荒在当地的水师。之后,陶继智被押走了。在山海关和宁远附近海域游弋的各式战船也纷纷不见了踪影。这让关宁一带的各路军马松了一口气,但是,小北荒的威名却也通过这件事深深地扎到了他们的心中。对这个把满清弄得狼狈不堪的地方势力,这些号称大明第一精锐的将士们,却基本上没什么人表示不满。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他们不可能把满清逼到现在这种地步,这也就是说,他们是比不过小北荒的。而既然比不过,不满又有什么用?人家连吴三桂的老爹都敢绑了,还收拾不了他们这些小虾米?</p>
当然,除去有些惊惧于小北荒的战力和肆无忌惮的行事方法,关宁军的上上下下之所以对小北荒不敢存有敌意,还是因为吴三桂老爹吴襄的获释。</p>
吴襄是一个老牌的逃跑将军。因为大凌河之役救援不力而被祟祯下狱。要不是吴三桂在关宁还有着不小的势力,大明朝廷害怕杀了他之后而受到反弹,他恐怕就要跟原先的那些败军之将一样而被斩首了。不过,即便如此,为了控制吴三桂,祟祯最后虽然放了他出来,却还是将之软禁在了北京城。可是,这一回,小北荒居然说抓就把人抓了,还直接把人送出了京城,押到了海上,然后,送到了朝鲜。</p>
在朝鲜,吴襄不仅很“荣幸”地获得了小北荒兼朝鲜两地执政官楚钟南的接见,还被带去参观了一场第四军的一个军营。</p>
……</p>
“小北荒军容严整,即便没有战事,也是日日训练,每天的训练也绝不会少于四个时辰。无事之时,将士于营中散步,亦是两人成列,行于路上,昂首挺胸,绝无任何散漫之象。军中将士皆学文字,懂战术,习战法……其中一小小兵卒,见识恐怕也远强过你军中百人将。”</p>
“这么厉害?”吴三桂没有回山海关,也没有回宁远,接了老爹之后,他又回到了锦州。按照他的说法,是许久未曾与舅舅见面了,难得满清退兵,没什么战事,大家应当近乎近乎。何况,老爹吴襄刚刚被释放,也需要有人帮着驱驱晦气,而这个驱晦气的人选,自然是征伐多年的祖大将军最为合适。不过,表面是这么说,他的真实目的也瞒不住别人。这位山海关的总兵大人其实是有些担心小北荒再来找麻烦,也担心满清那边,所以,要拉着祖大寿一起壮胆。而且,辽西也算不小,而关宁一带的各路军马够资格去抢地盘儿的,也只有吴、祖两家罢了,并不担心被别人抢了去。所以,吴三桂也是想趁着这个机会,跟祖大寿把辽西的地盘儿划分清楚。当然,他之所以如此笃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辽西的青壮妇孺都被鞑子给驱赶走了,他不必跟祖大寿急着去抢兵源!</p>
“何止是厉害。我驻于军营的那夜凌晨,炮火连天……”吴襄大约五十岁左右,比祖大寿稍年轻,在京城优养了几年,反倒有些恢复了南方人的模样(吴襄祖籍江苏高邮),说话也是慢声细气,颇显气度,可惜却不像一个将军。</p>
“炮火连天?小北荒的人难道……”祖大寿有些疑惑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妹夫,“他们还打自己的兵?”</p>
“当然打。而且听说还是经常打!”吴襄的脸上满是后怕,“他们管那叫‘演习’,士兵也似乎习惯了这种突然而至的袭击。炮火隆隆之中,军营紧急集合,竟然只用了不到两刻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