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社会文学>盛唐纵横>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在朝的前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在朝的前裴(2 / 2)

“你入长安,用了多长时间,找出我这位在朝的师门长辈的?”;

“师叔为相,已历十七年。处理政务每事过慎,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处,皆有恒度。每每上朝,都带甲士百人。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前辈先贤诸葛武侯的风范。不过在弟子看来。师叔为相十七栽,将大唐打理得繁荣鼎盛,倒是远胜当初的诸葛武侯。”

路了了先是一番话说完,偷偷的看了一眼李林甫的反应。只是李林甫面无表情,悠闲的把玩着茶碗盖,让路了了明白了,自己的一番恭维完全没有用。

“师叔重农事兴工商,修法典,改军制,务实守信。对于实干有本领的之人,不吝提拔。对于那些夸夸其谈的士子,却厌恶之极。所以那些士子才会私下笑话你,编了野无遗贤,杖杜弄獐两个故事,讥讽你才疏学浅。编排你嫉贤妒能,口蜜腹剑。儒家独大,百家凋零的今天,也只有我鬼谷门人,才会如此厌恶酸腐无用的儒门士子。弟子再愚笨,也能早早判断出师叔的出身。”

路了了说到此处,额头微微冒汗,头都不敢抬起来。

“哼!”李林甫毫不在意的哼了一声:“当初圣人准备加封牛仙客为尚书,这帮文人以他学识不高为由,拼命阻拦。后来又推选出李适之为相,来分我权。

一日这李适之与我闲谈,我装出无意的样子,说那华山之底埋有金矿。这李适之一听,就兴冲冲的禀告圣上,被圣人一顿呵斥。于是到处宣扬此事,说我李林甫口蜜腹剑。你想想看,这等无用之极的读书人,也配做我大唐一国之相么!”

路了了脸上抽了抽,想笑却又不敢笑出来。

“这些儒林士子,自持读了几本圣贤文章,会吟诗作赋,就可以出将入相,外能领兵抗敌,内能治国经世。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我李林甫在世一日,一定会断了他们的痴想妄想。”

一向心思深沉的李林甫,不知道是不是终于碰见一位门人弟子的关系,说话显得无所顾忌。

“师叔你如此行事,就不怕那些儒林士子悠悠之口么?这抹黑人的本事,谁又能比得上他们。”

路了了对此可是感受很深,自己的奇思妙

想,就因为牵扯到了不洁之物。那些儒林士子们看不见其中利国利民的好处,反而给自己冠上了诗仙弟子米共田的称号。不是如此,自己怎么会愤而辱骂他们的亚圣。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那些无用腐儒自我标榜追求的东西,我鬼谷一门中人,何时在意过这些虚名了。”

李林甫挥挥衣袖,全然没把这些放在眼里。

能将堂堂宰相府邸,安置在青楼妓寨之旁,每天进进出出,安之若素。看来自己这位位高权重的师叔,真的是没将这些虚名放在心上。这才是鬼谷纵横之士的风范,路了了不由得将胸膛挺了挺。

“我可以这般行事,但是你,却不行!”李林甫扫了一眼路了了,一句话就让路了了鼓起的气势,衰竭下去。

“这帮儒门中人,将那位除了会讲些礼仪之说的孔子奉为圣人,空谈仁义的孟子奉为亚圣。你认为,儒门一脉,真正的圣人应该是谁?”

李林甫又端起茶饮了一口,深邃的目光却没有离开路了了的身上。

路了了深深吸了一口气,知道这位师叔对自己的考校来了。

“弟子认为,儒门能有今天独霸天下的地位,全靠了那位向前汉武帝,献出《天人三策》的董仲舒。儒门真要封圣的话,应该首选此人才对。”

李林甫微微颔首,眼神扫了一下一直侍立在身旁,默不作声的离三岁。

离三岁将路了了引到一方小几旁坐下,这才端上了茶水。

“老夫这一生,古今一来,只敬服两人。一人自然是我鬼谷一门王禅老祖,另一人就是这位让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了。不过对于老祖我是敬服,对于这儒家的董仲舒却是又服又恨啊。

老祖威服百家,门下弟子个个傲视当世,这不用说了。可这位儒家的董仲舒,将儒家向婊子一样卖给了皇室,天人合一,君命天授,将帝王的地位捧上了至高无上的位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鬼谷纵横一门,被污蔑成乱世之徒。墨家被打近工匠贱籍,法家精粹被盗取一空,阴阳家搞一个五德终始说迎合帝王,在司天监观星台苦苦求存。哎!…”

李林甫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一时无言。

“神话君权,迎合帝王的大一统思想,自然得到帝王的支持和推崇。将治下人民化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等级禁锢起来,又稳固了君王的统治。如此一来,儒家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董仲舒这一卖,倒是千值万值。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天下读书人如想进仕,不得不学习儒家之道。只是这样一来,再也难以见到百家争鸣,群星崔擦的盛景。

弟子观史,从前汉武帝以来,史上再也难以见到一位立说开派的思想圣人。这**和禁锢,大大的限制了我九州大地的发展。师叔你对那董仲舒的恨,就是因此而来的么?”

路了了想了想,还是大胆的将内心的思考说了出来。

“哈哈!”李林甫大笑一声:“你以为那董仲舒厉害的仅仅是这一卖么?表面上他儒家只是把持礼仪祭祀,并没有直接过多的参与朝政。可他那一篇天人感应,却是套在君王项上的无形枷锁啊。

但凡有什么天灾**,他们就会跳出来指责天子失得,而不会去探究真正的缘由。帝王的行止规范,稍微不合他们的心意,就指责帝王不合礼仪。

等那前汉武帝发现这其中的陷阱时,将董仲舒罢黜驱逐,却已经无力回天。这天下,终究还是成了帝王与儒家相互依存扶持,共治的天下。董仲舒之害,祸及后世,再也难以清除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