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媚明> 第二章 浮桥烟锁青衫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浮桥烟锁青衫渺(1 / 2)

 出县城向北行约莫数里,便到了临淮浮桥。

这临淮浮桥始建于洪武六年。因桥用船作为桥墩串联而成,形如蜈蚣,故俗称蜈蚣桥。由于蜈蚣惧鸡,便在桥的两岸各置石鸡一只,以镇此桥。

这临淮浮桥建成之后,便成为南北往来的重要途径。每日官府差役,旅人商贾,川流不息,漕运船只,晨启暮泊,千帆云集,鱼火炊烟,如同雾幛云墙,所以有“断虹垂百尺,横锁绝千寻”之称。

沈祥主仆两人行了有半个时辰,便到了那临淮浮桥。今日天气虽然阴沉沉的,但是这桥上桥下却仍旧是十分热闹。

淮河两岸,有不少的凉亭,供往来路人休息之用。沈祥的身子毕竟单薄,赶了半个时辰的路,也是极度乏困了。于是,主仆两人踏过浮桥,走向了对岸的一座亭子中。浮桥上过客如梭,不能让两人驻足。

那凉亭当中,有四五人,正在那里谈笑风生,想来是赶路久了有些累了,在这里休息。沈祥带着石头走入凉亭,对着点头微笑,然后便坐在了一个小角落里。

侧目看向身旁淮河,只见水波荡漾,千帆竞逐。“果真是美景。”沈祥不由的暗暗赞叹一声。

亭中的那些人对这两个少年也没当回事,依旧在那里谈天说地。从齐王暴毙讲到宣德皇帝巡边,又从南边黎朝建立讲到大太监郭敬镇守大同。

没多久,沈祥也被这些贩夫走徒的谈论吸引住了。这些人讲的都是宣德三年的事情,因为消息传递不太方便,所以一直到了今年才传到了凤阳。

沈祥虽说接收了这具身体主人以前的意识,对于这个世界并不算是陌生。但是以前的“沈祥”却是从小体弱多病,大多时间都是呆在床上养病,对于外界的了解何其之少。此时,能够从这些贩夫走徒之间获取一些关于这个时代的一些资料,对于沈祥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宣德年,这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年代对于沈祥来说。沈祥心中大悔,当年没有认真的学习历史,这个大明朝,沈祥能够记住的皇帝也就那寥寥数人罢了。对于这个宣德皇帝,沈祥还真的没什么印象。

不过当初的沈祥又怎会知道自己竟然会一觉回到大明朝呢?只能说是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罢了。

沈祥静静的听着那些人谈讨,也不插话,不过心中却是越来越惊异。

都说大明朝厂卫恐怖,缇骑四出,天下震恐,怎这些百姓竟敢如此妄论军国大事,谈讨那些八卦。这却是沈祥不知,要知晓防人之口甚于防川。天下芸芸众生之口,岂是想堵就能堵住的。若是锦衣卫天天为难这些人,那岂不是要累死他们。只要百姓不谈及一些私密要事,叛国辱国一类的东西,锦衣卫也是懒得理的。

“却说三宝太监正在准备第七次出海。”亭内有老叟说道。

“三宝太监!那不是郑和吗?”沈祥终于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已经要第七次下西洋了。”沈祥终于判定出了自己所在的大致年月。

亭外忽然狂风大作,淮河中的水也翻起了浪。河两岸的农田中,麦子在风中摇摆,似碧浪。

“要下雨了!”亭中一个操着凤阳当地口音的汉子欣喜的叫道。“这都多长时间没下雨了,再不下场雨今年估计又没什么好收成。”

凤阳不是个多好的地方,沈祥依稀记得自己上学之时,在历史书上还看到一段凤阳花鼓的词,那词是这样写的:“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当然,这段词不是这个朝代就有的,肯定是后人编的。若是在大明朝敢唱这段凤阳花鼓,早就被锦衣卫带走了,辱骂太祖可是大罪啊。

据说,有明一朝,凤阳灾害连连,不是洪涝就是干旱。不过幸好这里是太祖皇帝故乡,洪武年的时候,太祖皇帝下旨免了凤阳的税收,要不然老百姓的生活可就难了。

根据自己脑中的记忆,这凤阳确实是好久没下过雨了。眼看那田中的麦子等不到秋收恐怕就要旱死了,老天却是突然来了一场这及时雨。

要说这凤阳紧挨着淮河,这河水充盈,怎么说也不会受到干旱的灾害啊。但是在明朝的时候,这淮河的水却是不能用来灌溉的。政府对于河道控制的可是相当严格。

这雨来的相当快,不一会,豆大的雨珠便从天空落了下来。

浮桥上的行人,有的急着赶路,冒雨跑了起来。有的显然没有什么重要事,都挤进了这亭子中。这本来还算是宽敞的亭子此时倒是拥挤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