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是什么官?
正六品。低于知府、同知,高于推官。
负责诉讼、粮运、家田、水利等事项。
同时,它还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权力,就是监察州府的长官。包括知府、同知等。
大明朝的江南地区,相对稳定,没有遭受战乱,所以各地的官员设置,基本上还是按照三司分立的原则设置。也就是承宣布政使司(管行政)、提刑按察使司(管法律)、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偶然会有巡抚设立。地方官员也相对稳定。
好像常州府的各级官员,都是南京吏部任命的。京师基本不管。
南直隶的官员出现什么问题,基本上也是南京六部处理。京师一般都不会插手。
毕竟,朝廷在南京,是有一套备份的运转系统的。万一京师陷落,南京方面也能及时的运转。不会导致全国陷入瘫痪。
既然有一套备用的系统,就得给它们一点发挥的空间。这个发挥的空间,就是南直隶。
明太祖朱元璋对自己的官员,其实是非常不信任的。所以内部设立了很多制衡的机构。
通判,就是其中之一。
它能够监察州府一级所有官员,并向上报告。
但是通判自身只有正六品,品级不如知府、同知。所以,它自身也受到知府、同知的监察。
在相互制衡的过程中,出现矛盾是在所难免的。大打出手也有可能。但是买凶杀人就不寻常了。这里面肯定是涉及到了非常可怕的利益之争。
那本账簿里面到底记录了什么东西?
难道是关系到某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好,我就从这里开刀。
“你认识那些人?”
“不认识。他们是江北来的。”
“那你怎么知道……”
“我知道他们的落脚点。”
“你确定?”
“我确定。”
“好!”
杨峥拍拍手,让锦衣卫将对方提拎出来。
只看到这个黑衣人的皮肤,已经是惨白惨白的。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烂融融的。
这个水牢,有点厉害啊!
如果再让里面扔一点生石灰……
杨峥悄悄的颤抖了几下。他都不敢想象后果。
所以说,那些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真的非常伟大。换了他杨峥,估计撑不住一个时辰。
“你叫什么名字?”
“王英。但是很多人都叫我矮脚虎。”
“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道。说是有一本书里面有这样的名字。”
“书?”
杨峥翻了翻白眼。
你丫说的不会是《水浒传》吧?
好像这个时候,《水浒传》已经成书了吧?都已经出现了印刷本了。
对!杨峥渐渐的想起来了,成伯说书的时候,的确是提到了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好像一个叫做刘兴我的人负责刊行的。雕版印刷。在江南地区传播的还是挺广泛的。也就是在江南地区传播。北方战乱频仍,谁有心思看书?
那些什么唐伯虎的字画,竹林七贤的真迹,八仙过海的年画,也就是在江南地区才有市场。如果是到了北面,基本上没有谁喜欢。眼看着西北的战乱越来越严重,大量的中原地区人口开始向江南迁徙,但是绝对没有人愿意从江南迁居西北的。
就是常州府,偶尔间也会有来自西北地区的流民。他们没有田地,没有收入来源,只能是到各个商家的工场做工,获取报酬。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资本主义萌芽了。在松江府等地。这种进入工场做工的劳动力很多。但是更多的人却是游走各地,作奸犯科。
朝廷也没有明确的说法,说是允许流民进入工场。目前还是处于灰白地带。
如果没有流民闹事还好。大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是什么事都没发生。
但是如果有流民闹事,官府必然是要驱逐一批人。
结果,那些四处游走,作奸犯科的流贼没有被驱逐,反而是驱逐了很多进入工场,想要出卖劳动力谋生的老实本分的流民。严重的本末倒置。
当然,这个年代的官员,也不可能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他们只看到了流民的危害。却没有看到流民带来的新的生产方式。
流民很可怕吗?
其实一点也不。
如果没有大量的流民,工场哪里来的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