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1640四海扬帆> 第12章 道州大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道州大捷(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有戏!”曹志建敏锐地发现了绿营气势低沉,对惠延年命令道,“我把家丁和精锐全交给你,冲过去,打垮马蛟麟。”

惠延年没说什么,抱抱拳,转身就走。

数月前,曹志建火并忠贞营制辅堵胤锡,惠延年看不过去,放堵胤锡走了。

曹志建暴怒,要杀惠延年。

惠延年当时说了一句,“吾死曹公手,无宁死虏手。”

老曹叹息下,放了惠延年一马。

惠延年披上两层重甲,上马,长枪一挥,曹镇最精锐的四百兵呈3排横队向战场中央缓步走去,掩护身后的火枪兵列队开进。

正常情况下,明军优势这么大,绿营兵应该转身就跑,或者回城固守,或是干脆撤回永州。可不知孔有德许了马蛟麟什么,绿营兵居然不动。

曹志建咬着牙,今天不真做一场无法善了。

“中军,传令。本爵有2万两银子,等着将士们来拿!”

“是,国公。”

赏银的消息从队尾传到前锋,明军欢呼声更大了。

……

绿营军阵。

马蛟麟家族在明朝世袭十一代武官,现在他是鞑靼朝廷挂左都督衔,定南王藩下广西随征总兵官,一等阿达哈哈番加拖沙喇哈番。

阿达哈哈番汉名轻车都尉,拖沙喇哈番汉名云骑尉,皆为世袭爵位。云骑尉为最低封爵,俗称半个前程。轻车都尉和云骑尉之间还有个骑都尉。马蛟麟这个爵位就是两个半前程。鞑靼人降等袭爵,多半个前程意味着家族能多世袭一次。

马蛟麟对儿子马雄道:“请经师。”

马雄答应一声,拨马便要走。

马蛟麟叫住儿子,“雄儿,定南王殿下建议朝廷设广西提督,他推荐我为唯一人选,我升职,你就能接总兵。”

马雄是马镇二号人物,马蛟麟升提督,总兵只有马雄能接,到时这支回教兵能再扩张了。

军中的阿訇姓杨,一般称杨师。教徒兵与土司兵类似,身为军中国中的异类,他们凝聚力超过一般官军。马氏父子和阿訇说打,一般就得打。

马镇核心是近千从西北带来的老兵,百战之余,号西凉子弟,如同手足,矢死靡他。有这些兵做骨干,绿营维持住了阵势,乱射枪炮示威,表示他们军火充足。

只靠骂战显然不行了,惠延年指挥曹镇家丁驱使营兵继续前进。

马镇也没有加农炮。200米射程内,20余架大小佛朗机很快打光子铳。临近再挨一发虎蹲炮霰弹,明军倒下百余人。

四百多曹镇精锐与绿营绞在一起。

枪炮轰鸣,硝烟向上升,鲜血向下流。

张时杰的黎兵合身扑进绿营军阵,鸟铳兵占据右翼,向敌军轮射排枪。四处战成一团,十分混乱。

“allahakbar!”

与天方教徒作战此类声音总是会出现。两军越打越急,进入杀红眼六亲不认的状态。

战线中央,惠延年掀掉头盔,换马再战。

……

半小时后。

马雄冲到马蛟麟身边,拉住马头,“爹,明军疯了。咱们有的是钱粮,犯不着在这里跟他们拼命。”

马蛟麟:“丢了道州,怎么向定南王交待?”

“曹志建抢了粮食肯定会走,我们到时再出兵收复便是。”

马蛟麟:“盯着广西提督的人可不少,定南王藩下老人线国安、曹德先都不是好惹的。”

马雄咬着牙,“爹,兵打光了,给咱们提督也坐不住!”

马蛟麟悚然而惊,“有理。带上经师,咱们撤。告诉兄弟们,永州汇合。”

无论明军还是绿营,跑路都是熟极了的业务。总兵大旗一动,绿营兵卷堂大散。马氏父子带着亲兵向永州逃去,道州城内守军也打开北门,丢盔弃甲向北逃。

明军尾随追击,打得绿营完全站不住脚。

张时节走到战线中央,惠延年的尸体躺在地上。前几天还在一起喝酒吹牛的同僚转眼间已战死沙场。张时节深深一叹,伸手合上惠延年圆睁的双眼。

天黑前,明军追击官兵撤回道州城。

曹志建的精锐此战损失颇重。可他获得了在道州掠夺粮食的宝贵时机,控制战场后更是缴获数百具堪用的火器和盔甲,也谈不上打亏了。老曹巡视出战的军兵,看伤给赏。出队没受伤的军兵也有优待,道州捕获的妇女成为士兵享受胜利最好的战利品。

此后十日,明军在道州四野打粮。

张时节一样无法免俗,贺州镇移驻道州东边的宁远县,这里是曹志建分配给他的猎场。抢劫轻松愉快,佛朗机炮轰击下,敢于反抗的村社全被荡平。一串串绳子系着的女俘和装运粮食的独轮车被士兵押进宁远县城。

贺州镇抓到2000多妇女,分配给出征的官兵,钱不够人来凑,这些女人成了张时节维系军队的关键。

马蛟麟在道州城下伤了元气,跑回永州府后不敢再出战。明军没等到回回绿营,却等来一支更可怕的军队。

裹挟了数万男女的农民军小袁营自郴州、桂阳州开抵潇水河流域,与宁远县仅一山之隔。

明军立即收回劫掠的士兵,婴城固守。

几名农民军的骑兵在城下跃马示威。

张时节确认小袁营的旗号,对贺虎臣和费长统下令。

“一、立即派出信使,向桂林府和琼州府报告,我军正面出现大队流寇,军民数万,无边无际。”

“二、向广州的大统制求援,小袁营依约南下,贺州需要更多粮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