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穿越架空>明月东升> 第七十二章 海上船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海上船队(1 / 2)

 天启元年七月二日午时,由天津出港的船队抵达三岔河入海

此次大明朝拨付给辽东的饷银、粮草、军需,足足装满了近五百艘沙船,船队离开天津时,码头上已经再无一片船帆的影子。为了这次调拨军需的海运,连山东一带的水师船只,也有近一半被调走。当然,混在这船队之中的徐熙,并未留意船队的最前面的那百多艘战船上,悬挂的是镇江水师的旗号。更不知道那打头的一艘战船的主官,正是隶属于苏翎一部的冯伯灵。

冯伯灵接到前往天津运输军需的文书,并未有丝毫的迟缓,即刻将镇江水师的所有船只扬帆出海,不过,这大部分的船只都直接渡过海峡,前往登州,那里也有数十万石的粮食等待启运。而冯伯灵实际上并不知道这回往天津,到底要运什么,反正只要是运往辽东的,一概接收。

等到了天津之后,镇江水师的船只一靠岸,便有数以千计的民夫将一袋袋的粮食搬运上船,等冯伯灵见到主官粮饷的官员,才得知自己这一百多艘船,将全部装运粮草。而归属新任辽东监军的胡嘉栋,则亲自掌管那五十万两的饷银,以及各种甲杖军需。

等到了辽东海岸,冯伯灵才回过味儿来,想必是那胡嘉栋极其不信任辽东的这些水军与民夫,连个边儿都没让沾。冯伯灵顿时心中冒火,这“辽人”的帽子,还当真摘不掉了。这自从跟着苏翎练习胆大之后,冯伯灵的火气可是见长。接管金州卫时,那是谁都不认,但凡有阻挠不听令,一概捉拿捆绑。这不杀人,还是在镇江堡时赵毅成与胡显成的一番交待,才算净了手。此时想起胡嘉栋象防贼一样的眼光,冯伯灵能不冒火?

不过,转头看到那一袋袋鼓鼓囊囊的大米、白面,冯伯灵很快又消了气。这毕竟都是运往辽东的。不管那胡嘉栋押运地什么,可都是给苏翎送去的。看在苏翎的份儿上,便放胡嘉栋一马。\\\冯伯灵的镇江水师运载的粮草。将直接运往金州,并绕过旅顺,一直驶往镇江堡。所以这抵达海岸时,胡嘉栋并无缘见到冯伯灵的这番脸色变化。

三岔河入海处,各种船只依旧处于拥塞之态,不过,前哨海船已经与岸上接应地明军官兵取得共识。将停泊在近海处等待卸货的船只一律开往盖州海岸,腾出地方给胡嘉栋的船队。同时。整个船队也有一部分船只要前往盖州海岸。南四卫中地盖州,正处于辽东都司的驿道中点。这人力、骡马、大车等等,可要比从海州卫内调集到海岸运输要方便的多。此时辽东南四卫的百姓,除去过海到山东登州、莱州的,那些逃散到各处海岛以及山中的,都已陆续回返家中。这两、三个月一过,南四卫已开始有些恢复生气的模样。

徐熙搭乘的那艘船,本该也是继续驶往盖州。那位船主见这位千总武官一路上客客气气,出手也大方,全然不像一般明军武官地专横跋扈,上船之时便给了二两银子。说是算这几日的饭钱。按说这回此船也算是军用。船上地一应吃食都该算到雇船的费用里的,就是不给银子。船主也得好生供应伙食。这银子一给,船主当然是受宠若惊。日夜小心侍候不说,这几日吃的鱼,可都是每天换着不同的花样,让徐熙等四人好生品尝了番海味。

是故这徐熙一说要上岸,那船主便满口答应,不过这三岔河入海口处,可是挤不进去了,便驾船绕了弯儿,在前面五里的近岸处,放下一只小船,亲自带着几个水手,将徐熙等四人送上海岸。徐熙又赏了船主十两银子,这才在连串的谢声中迈步离去。

徐熙带着三名属下,越过海滩,在荒野中穿行,足足又走出了十里路,才见到一个村屯。四人寻了一户人家,花了十几文钱吃了顿饭,打听清楚消息,便又折向西面,向那聚集着大量军需的海岸边行去。\\/\按徐熙的打算,本想就地买四匹马,这一路到辽阳,可是百多里地,用双脚那得走到什么时候?可一打听,这附近却是买不到马匹。按那家主人的说法,就算有,此时也是不卖地。

朝廷这回运送军需、粮草,脚价可给地足,这若是自带大车、骡马的,更是要高上许多。重要地是,这回辽东袁应泰袁大人可给的不是银子,而是粮食,这个时节,怕是大多数人家,都宁愿领取粮食而不要那些没什么用处地银子。再说,这兵荒马乱的,农家人能保住骡马、耕牛的,已属万幸,日后还指望着靠这些谋生,哪儿能轻言卖掉?

既然这个法子不行,徐熙便只得再往西行,打算到那些押运粮草驮队的地方碰碰运气,说不定凭着这千总的身份以及兵部的公文,能弄到几匹马骑乘。

这向西而行,果然是人流渐众。众多的民夫各自带着趁手的家什,或是赶着大车、牵着骡马,一齐向海边行去。徐熙并未死心,边走边与那些牵马的人交谈,可惜,所有的民夫都摇头不应。徐熙只得跟着人流,继续前行。

临近时,徐熙远远地便见到一大片木棚,中间人流穿梭往来不止。穿着各式各样服饰的民夫与明军官兵夹在在一起,徐熙粗略估算了下,这怕不止万人左右。那些木棚显然是临时搭就,下面堆满了各种军需物品,当然大部分是粮食。想必是搬运不及,积压于此的缘故,这露天海岸,若不是这棚子,只消一场小雨,那辛辛苦苦运来的粮草可都泡了汤。显然这块看似杂乱不堪的地方,是由专人主管的。

徐熙便一边打量着,一边在人群中寻找看着像官员模样的人。可惜,这人实在太多,徐熙走了大半圈,也未从这些木棚之中寻到有用之人。跟着那些搬运军需粮草的民夫,徐熙倒也找到几个负责分派的武官。\\但一说原由,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这搬运地骡马尚且稀缺,何来多余的马匹?尽管徐熙穿的是千总服饰,那些办事的武官管事等人,也没法满足徐熙的这个要求。

自然,徐熙询问这些低级武官们那更高一级的武官所在。却是各说不一。往往是指明了方向,却是寻不到人。徐熙纳闷了许久,才想到。或许这地方压根儿便没什么人主官。看这民夫地架势,一部分人只管卸船,将货物运至木棚区域,另一部分人则只管运走。每一队民夫最多也只有几名明军押送,且唯一用来计数的,便是一大堆的竹筹。

望着海面上已降下风帆地无数船只,徐熙恍然明白,或许这是唯一加快速度的办法。总不能让这些船一直这么等着。万一来场飓风,可损失极大。这也是辽阳城内能及时得到补给的唯一原因。若是按以往的小心谨慎。这怎么也得计数清楚,再清点人数,查明数额,才允许发运,这样少说也得慢上一半。徐熙心中疑惑,未必,这也是大哥的主意?

当然,在千山堡时,这样做是不担心出什么纰漏,那些百姓民夫。也没人会去做什么手脚。可这里如此混乱。难道也不担心丢失么?正想着,徐熙忽然看到自远处驰来一队骑兵。约摸二十多人,身上铠甲、兵器是一模一样。整整齐齐。这队骑兵在为首一人的带领下,临近时放缓马步,开始在木棚区域内行进。那名领队武官不时地停下,并向木棚边的人询问着什么,稍后又继续行进。

徐熙瞧了片刻,看出这队骑兵大约是来巡视这片区域的,难道靠这点骑兵便能维持上万人地秩序?待那队骑兵从徐熙身边走过时,徐熙猛然间发现,那名为首的武官胸前,豁然便是一枚银质五星。这枚标记徐熙当然是熟悉地,适才他也曾在人群之中寻找属于苏翎所部的官兵,可这都是一模一样的装束,要判断出哪一部是属于苏翎的,可是难办。\\\\待得一问,倒是知道苏总兵,可并不能解决徐熙的问题。徐熙大喜,立即上前叫道:“这位兄弟。”

那名武官一怔,随即带队停下,瞧了一眼徐熙,见是名明军千总,这眼里却是没有丝毫尊敬之意,冷冷地说道:“何事?”

这幅神情,徐熙可不见怪,当初在千山堡时,苏翎所部对此可都差不多。

“请问,你可是苏总兵麾下?”徐熙指了指那名武官的胸前。

那武官低头看了看胸前,随即昂起头,傲然说道:“当然,你到底何事?”

徐熙笑了笑说道:“这位兄弟眼生的很,想必到千山堡的日子不长吧。”

那名武官依旧坐在马上,白了徐熙一眼,根本就没拿眼前这个千总当回事儿。不过,见徐熙说出千山堡几字,且话里有话,略略一怔,问道:“你也知道千山堡?”

徐熙笑着说道:“兄弟我自京城来,要去见苏总兵。”说完,徐熙伸手从怀里掏出一面腰牌,递给那名武官。

“这位兄弟既然有那枚银星,该知道这个吧。”徐熙依旧笑着说道。

那名武官初见那面腰牌,便是神情一紧,却先不接过,而是立即下马,这才伸手取过,细细查看。

这枚腰牌倒是与最近赵毅成所部的哨探样子相同,质地也是一样,但其上的编号,确实排在前几位。那名武官自然知道这腰牌地含义,也曾协助过不少哨探,但这么靠前地编号,却是第一次见。

那名武官将信将疑,若不是这编号的问题,说不准立即便信了。这脸上虽然没了起初地神情,但此时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想了想,问道:“这位老兄,你知道苏将军家中兄弟几人?”

“十九。\//\”徐熙想都不用想,出口答道。

这十七兄弟地故事,倒是在辽东流传开来,但十九这个数字,不是在千山堡待过的人,却是说不出来。

那名武官点点头,又问:“那陈家大小姐......”

不待那名武官说完。徐熙便笑着说道:“姐妹三人,陈芷云、陈芷月、陈若疏。可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