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琼州府,热得吓人,滚烫的土路上看不见一个行人。官道两边的农家菜圃里,一棵棵油麦菜有气无力地搭在土上,好像被太阳晒蔫了一样。只有农宅边上的小叶榕不怕酷晒,在烈日下绿得刺眼。成群成群的知了在榕叶间叫个不停,满世界一片吱吱声,让人耳朵发晕。</p>
这样的天气,除了没法躲开的急事,南海人是不会出门的。官道上的热气让视线都有些扭曲,一个人都没有。到了下午的时候,却看到一行三人顶着大太阳骑马踱了过来,往府城赶去。</p>
这来的人,是从儋州巡察回来的董学普。</p>
董学普的蒙古马是庞宁从辽东运来的战马,一看就是上好的马匹。不过这好马却受不了这会炎热的天气,在土路上有气无力地挪着步,无论董学普怎么催促,也跑不起来。从儋州到府城一百多里,走了大半天还没走到。</p>
董学普停马喘了口气,举起草帽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竟把海布长衫的袖子湿了一片。摇了摇头,他朝旁边一个青年说道,“王田,怕今天是回不了城里了。”</p>
那被唤作王田的文吏看了看前方,说道,“是啊,这怕还有二十多里路!”</p>
董学普不甘心地看了看前面,鼓起劲头说道,“走!我们再走一段,看能不能走到头造乡,去看看那边的新水库建得怎么样了。”</p>
三人扬起马鞭,顶着太阳往前面小跑而去。没走几里,却意外地感觉到一阵海风吹了过来,让身上分外凉爽。董学普皱了皱眉头,果然看见棉花糖一样的密云从天边涌了上来,转眼就铺满了半个天。那云铺得越来越密,越来越黑,一下子就让四处都阴了下去。</p>
只听见“沙”一声,一片密集的雨幕从东往西压过来,豆大的雨点顷刻间就盖住了整个大地。</p>
“殿下!去那个农家避一避吧!”</p>
狼狈地骑到了一户农户院子前面,三人拉着马躲进了院门的门檐下面。那门檐有两米高,宽敞的门檐上铺了木板和棕麻,把雨水都挡在了外面。董学普把马系在了旁边的篱笆上,苦笑着抖弄着落在身上的雨水。</p>
“还真是倒霉!”</p>
董学普看了看身后的农家院子,和身边的青年说道,“这家人怎么还是住土屋?琼山州还有这么穷的?”董学普又看了看,好奇地说,“不像啊,那浇水的竹筒倒是修的挺好的。”</p>
王田转身过来,看了看说道,“不知道啊,说不准那土屋后面还有别的屋子。那灌溉器是有竹匠专门做的,从水渠那边接水过来,要浇田的话开水闸就可以了,这一带特别兴。”</p>
董学普点了点头,却听见一声开门声,转头看去,见院子里那土屋打开了门。</p>
</p>
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把头伸出来,那女孩扎着茴香髻,穿着一身颜色鲜艳的壮锦湘裙,腰上挂着一个平安香袋,显得分外活泼可爱。看了看前院两侧的菜圃,女孩奶声奶气地朝屋里大声说道,“爹爹,不用去开水闸浇菜圃了,雨水刚刚好。”</p>
那女孩回过头来又看了看院子外面,这才看到了院门口躲雨的三人。好奇地咦了一声,女孩走到屋檐下,朝这边大声问道,</p>
“你们是哪里来的?”</p>
董学普虽然没架子,但被个小女孩这么呼唤还是有些尴尬。旁边的王田赶紧大声答道,“小姑娘,这是咱南海国北王殿下,借你家院门躲个雨!”</p>
那女孩想了想,这才朝屋里大声喊道,“爹爹,有人在院子口躲雨,要不要请他们进来?”大概是里面有人问是什么人,女孩又说道,“三个穿着海布衣服的。”</p>
南海国如今富了,百姓对穿着也讲究,稍微体面一点的人穿的都是绸缎,“穿海布的”都快变成穷人的代名词了。那女孩说完,屋子里半天才走过来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在门口怀疑地看了会,直到董学普的骏马在雨里欢快地甩了甩鬃毛,那没眼力的农家汉子才注意到三人的马匹。</p>
董学普那匹百里挑一的大马,以及高级政府官员统一制式的华丽马鞍让汉子愣了愣,终于明白门口站着的不是冒充北王的混混,是货真价实的北王。他拿起门板后面的大油伞小跑了过来,飞快地把院门打开,把油伞帮董学普撑了起来,诚惶诚恐地说道,</p>
“不知道殿下来了,失了礼节!请殿下到屋里躲躲雨,喝口茶。”</p>
董学普看了看屋里,见那一家人都好奇地聚到了屋子门口朝这边张望,不由得客气了句,“你们有事吗?我在这里躲躲雨就好,不打扰你们也罢。”</p>
那汉子一手帮董学普打着伞,一边焦急地朝屋子里的人挥着手。他两个儿子反应过来,拿了两把油伞也跑了出来,给董学普身边两个官员撑伞,硬是要请北王三人进去喝口茶。董学普准备雨一停就赶回去,倒真不想进屋,但碍不过那农汉的热情,最后还是走了进去。</p>
走进院子才看到,那篱笆后面不但有菜圃,还有一圈鱼塘。那鱼塘沿着篱笆挖的,沿着篱笆一直挖到了屋子后面去。众人一进院门,倒是先要过一个小木桥才能跨过那个鱼塘。</p>
董学普不由得多看了几眼。他想了想问道,“这养鱼的农家是越来越多了,你们的收获如何?”</p>
那农汉没想到北王会问这些农家事情,认真地想了半天才答道,</p>
“这鱼塘前后院子里共有有六亩地左右,建国那年族里人都挖,我也就跟着这股风,选了低洼的地挖了一片,收获倒是还可以!鱼贩子收鱼十八厘一斤吧,我家养的是鲫鱼,鲢鱼和鳙鱼,要说收获的话…前年出了四百多尾,去年出了五百尾。”</p>
那农汉想了想,又说,“其实这鱼塘主要是费人工少,还有就是能出肥。塘里的淤泥每半年挖一次,可以用来肥稻子、竹地和桑树,是上好的肥料。”</p>
董学普点了点头,随口问道,“竹子和桑树也种起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