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孝了之后,我便想着给妹妹说门亲事。她已经十四了,从定亲到备嫁成亲总要一两年功夫。女孩子最是耽搁不起时间。
金陵城里来往人家虽多,可能让我放心托付妹妹终身,只有科考时候结识那几个朋友。可母亲有些嫌弃他们家世单薄,又说他们还不知能不能中进士,前途实在不好说。又提起京城中姨妈来信,提到她儿子贾宝玉,隐隐透出结亲意思。
我想了想,便决定去京城看看那贾宝玉。若是好,就把亲事订下来。也了了我一桩心事。
恰好先生也说这科让我下场试试,他说好多东西纸上谈兵我也弄不明白,还不如真去做官试试看。要是混不下去,就干脆回乡去守着田地过日子。或者找个书院教书授徒,也算是一种作为。
我便打发了人先去京城买个宅院修整一番,然后带着娘和妹妹,奉着先生去了京城。家里银票银两田契宅契,凡是重要东西我都收在了从出生起就有格子里,贵重大件之物锁在库房里,家里有人看宅子,我们一家走得也没什么不放心。
原本觉得自己记事板和格子就够离奇得了,听说那个贾宝玉一出生嘴里就含着块儿玉,我就觉得我这都没人发现格子也没什么了。贾宝玉那玉说不定还是什么仙家法宝,有飞天遁地之能呢。
娘原来还想住在娘家,打听到舅舅外放不在京城,又想住到贾家去。说是让我有个托庇,好让贾家姨夫带我多认识一些人什么。
我已经有了功名,也不是没有家业。去住母亲娘家已是不妥了,何况贾家亲缘更远,不过是有个姨妈嫁到那家罢了。想起爹临终说话,我便没有同意。
再说我也打听过了,贾家嫡系几代只有那个去世了贾珠考了科举,其他人都不是正经科举出身。他们大约和我不会是一路人。
爹说过,贾王史薛,虽然薛家名声上和他们连在一起,其实是最弱一家,身上没有爵位,朝中也无官职。我觉得爹好不容易摆脱了皇商头衔,想让我正经考个清白出身,现在就实在没有必要去亲近这些公侯世家。
先生也赞同我意见。他说如果我这次得中,希望我能在翰林院消磨几年,多学点儿东西,交几个至交,学学别人是怎么做人做事做官。他不希望我很快就得了实职。因此现在实在没必要去托庇于谁家。
何况我才知道贾宝玉竟比宝钗还小两岁,今年才十二,也太小了!说才华品性,懂不懂上进之类,大约还太早。何况他现在没有功名,贾家为什么那么着急给他定亲?
我怀疑其中有猫腻。奈何娘喜欢这公侯世家名头,我也只好来亲眼看一看了。
见了贾宝玉,觉得他应该是师傅说那种“有灵气”人,虽然不太上进,但总有一天要长大吧?到时候考个功名应该不是问题,何况有贾家做后盾。就算没有功名,像他爹或者贾琏那样弄个闲职,也是行。虽然没有爵位,但是家境很好,总不会让妹妹受苦。何况姨妈那么想让宝钗当儿媳,将来想必也不会太难为她。
我想到小时候在族里看到那些在婆婆跟前低眉顺眼儿媳,就觉得宝钗嫁到亲戚家也挺好。何况娘很乐意。
“既然这样,娘,你让姨妈尽快送庚帖过来提亲吧。贾宝玉年纪小,不怕耽搁,宝钗可耽搁不起。虽不能现在成亲,也得把亲事定下来,免得他们回头反悔,我们这头落空了。”
娘想了想,便点头应了,回头又去了趟贾府。回来时候面色很是难看。
“你姨妈说她看中了宝钗,可老太太好似看中了她外孙女儿林姑娘做宝玉媳妇。这件事得徐徐图之,林姑娘身体不好,老太太迟早会改主意。到时候再定亲。”
我沉下了脸,生气了,“这是什么话!她决定不了贾宝玉亲事,还跟我们说什么求娶宝钗!让宝钗等?她今年都十四快十五了,等他几年?”
娘皱着眉不说话了。
“我考完试,在同年里看看,有没有年岁相当,人品又好,才学又佳。我原本就觉得宝玉太小,一团孩子气,才说了先定亲。现在看,贾家办事实在不像样,当我们求着把姑娘嫁进去吗?宝钗亲事还是由我来看吧!娘你那些亲戚靠不住,为了自己儿子,根本不把亲戚女儿当回事儿。”
娘叹了口气,“我怕你那些同年家世单薄,宝钗也是娇养着长大,过不了那样日子。”
“爹爹过世之前也说了,只要懂上进,知冷知热就好。要是家境不好,就多给些嫁妆。当了进士,做了官,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哎,就依你吧。我原想着,宝钗能嫁到贾家,你也能有一门帮得上忙亲戚……”
我扶住娘肩头,“爹爹去世了,咱们家现在也不是皇商了。我只是个举人,想来他们并未曾将我们放在眼中。姨妈她不管是不是真看上宝钗了,这门亲事都不合适。姨夫和他们家老太太没有这个意思,宝钗嫁过去也不会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