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齐生出生在解放前的四十年代,今年四十有一。
他这个年龄段的老派知识分子,都讲究一个荣辱不惊,买鸡蛋被副食品商店的售货员大姐指着鼻子骂,不会和她一般见识,学校领导让他当科长转行政岗,也坚辞不受。
但是知识分子也是人,也吃五谷杂粮,在评职称和做项目这两种特定情况下,知识分子也会骂娘,也会互相开撕。
首先是评职称。
职称不仅和收入待遇挂钩,而且代表学术生态链的地位。
狼吃肉,狗吃屎,职称差一级,就开不了项目,要不到经费,大学讲师碰上二级教授,好像免费玩家碰到氪金土豪玩家,各方面都被全面碾压。
但凡有点追求的知识分子,从最高端的学部委员,到最低端的助理工程师,评职称的时候都是刀光剑影,全力施为……什么狗屁的荣辱不惊,通通见鬼去吧。
(学部委员和院士不是职称,胜似职称,可以看做职称的终极进化版。)
其次是做项目。
科研工作者做项目,有时候和将军带兵打仗一样,关键的硬仗恶仗拿不下来,以后就很难得到类似的机会。
平常温文尔雅的高工教授和研究员,做项目做到关键时刻,可能就会变成一点就着的火药桶。
如果像曲军这样,做项目的同时还要面对压力巨大的学术竞赛,更是见人就咬,不可理喻。
曲军批评鲁齐生的时候,鲁齐生表面上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把他当成副食品商店卖鸡蛋的售货员大姐,不跟他一般见识。
课题难度太大,压力太大,负责人鸡蛋里挑骨头把手下骂一顿,可以理解。
况且,曲军的用词语气并不激烈,以鲁齐生修炼四十一年的道行,完全能够承受。如果能让项目负责人成功的排解压力,找到灵感,被骂一顿又有什么关系?
全当为科学献身了。
等到曲军拿出阿贝尔簇椭圆曲线的证明,鲁齐生才知道是自己想岔了。
曲军不是压力太大,而是完全没压力!
攻克了阿贝尔簇的椭圆曲线,就像人民军队打赢了三大战役,不但一举奠定胜局,而且胜利的进程大大加快,很快就将敌人彻底打败。
鲁齐生真正看到了,一个月内完成证明的希望!
回想曲军对自己的批评,也不再是鸡蛋里挑骨头的找茬,而是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当头棒喝。
曲军既然拿出了阿贝尔簇椭圆曲线的证明,说什么都是对的。
他的进度这么快,自己的工作没完成,就跑来催稿,可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嘛。
鲁齐生向曲军诚恳检讨,对总体把关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深刻,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我这就回去接着审稿,哪怕三天三夜不睡觉,一定要跟上曲军的进度……
为了第二作者的署名,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