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龚贝苾,许愿继续研究角色。《24个比利》他已经看完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这还远远不够。
许愿原本计划到了曼谷以后,去当地的精神病院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起住两天,观察一下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细节。结果导演要明天就开拍,许愿就只好自己设计了……
许愿查过资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非常多,按照《b+侦探》剧本里的描述,凌家辉应该是偏执型的。
偏执型算是精神分裂症里比较常见的类型,一般都会有感知障碍,就是容易出现幻觉。而各种幻觉中最常见的就是幻听。
幻听……许愿嘴里叨咕了几句,决定给凌家辉设计一个自言自语的习惯。也没有必要刻意说什么台词,就是会不自觉地和空气对话。
超过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有被迫害妄想症,许愿觉得这个也可以利用起来,要表现得很警惕,经常会左顾右盼。
……
许愿的第一个镜头只有5秒钟,2句台词。他设计的那些小动作也没有发挥的余地,5秒的时间还加什么戏,按照剧本演就是了。
化妆师给许愿沾了一圈络腮胡子,加上黑眼圈和眼袋,这样看起来会憔悴一些。
化好妆许愿坐在桌前,对面坐的是一个群演,群演穿着泰国警察的制服,摄像机就架在群演身后。
“action。”
许愿看向镜头,语气急促,“你们为什么怀疑我是杀人犯?”
许愿眼睛连续眨了几次,紧接着略微低头,压低声音,“我只犯过非礼。”
“咔,过。”彭顺直接喊过,也没有想保一条的意思。
许愿也,仅仅靠一两个简单的动作,就能把人物的情绪准确传达给观众,真是了不起。廖启智是一个善于通过细节表达情感的演员,这一点非常难得。
廖启智和许愿的对手戏也是如此,短短的三问三答再加上一句呵斥,廖启智每一句话的语气和表情都有很细微的差别。
“凌家辉,2009年9月1日晚上11点至凌晨3点,你在哪里?”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廖启智是胸有成竹的,他的表情严肃,语气没有任何感情,音量和语速都很适中。
许愿的表情则多了不少,按照他的理解,凌家辉这时是没有安全感的。所以许愿的眼睛转了两圈,略微低头,低声道,“不记得了。”
随后许愿觉得自己说得不够,立刻补充道,“但我这个时候一定在睡觉。”
许愿这句台词的逻辑重音放在了“睡觉”上面,这也是他设计的,强调“睡觉”,是为了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可信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