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在皇极殿上,温体仁便道:“皇上圣明,这张溥等虽并未把持科场,但其言其行,狷狂勃悖,更兼结社聚徒,时常妄议朝政,是该当好生敲打一番。臣请下旨,申斥张溥,令其在家反省,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崇祯微微颔首道:“便这样办,旨意你们内阁拟定,措辞要严厉,差人看好这张溥,让他好好在家反省一下,何谓君臣之道!至于闵洪学嘛,上书参劾乃是言官之事,你还是管好你的吏部!”
训斥几句后,闵洪学诺诺而退,好不容易商议完一件事,还没喘口气,数内又有兵部右侍郎邹维琏出班奏道:“皇上,臣有本奏。”
崇祯恩准后,邹维琏一般的跪在地上大声念起了自己的奏本,说的却是恢复江东之事。邹维琏这已经是第三次上疏奏请恢复江东了,他仍然举荐福建水师总兵郑芝龙分兵北上,和前两次的奏折几乎一模一样。
崇祯听完后问道:“张凤翼来了没有?”数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班来跪奏道:“臣在。”
这将近七旬老者便是时下的大明兵部尚书张凤翼,此人代州人氏,万历四十一年进士。也是三朝元老,坐师叶向高,东林党人,履历极长的人物,但却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不过这张凤翼运气极好,早年就担任过广宁兵备副使,一直在蓟辽军区混迹。他在遵化练过兵,见识过王化贞、熊廷弼的相互倾轧,随孙承宗修过城,与赵率教种过田,助袁崇焕守过宁远,然后前面这些人都被他熬得或死或致仕,然后他便出头了。
总结了一下,这人运气真好,王、熊惨败时,他在遵化练兵,后引兵援山海关,没什么过错,反而有大功。崇祯元年末,因被弹劾修建九千岁生祠,而自请罢官,却因祸得福,避过了崇祯二年的金兵入关之役,否则他守在遵化,性命凶多吉少。崇祯三年金兵再次入关,刘策为蓟辽督师,但为金兵大败,旋即招张凤翼代之。
张凤翼运气极佳,上任后金兵烧杀抢掠够了,开始撤回关外,他便赶上了好时候,顺着金兵的退兵路线,相继收复遵、永四城,叙功,进太子少保,拜兵部尚书。
见张凤翼出班后,崇祯道:“你该管兵部,你且说说这邹维琏之策可行否?”
张凤翼颤颤巍巍的道:“皇上,邹侍郎此前已经两次陈奏过此策,但均是议而未决。其因有三,一来东江镇自崇祯二年之后,便是由登莱巡抚节制,前孙元化为登莱巡抚时,便多有放弃东江之意。盖因东江孤悬海外,粮饷补充困难,耗费极多,且兵甲不多,难以匹敌建奴,已成鸡肋。如今新任登莱巡抚也力主撤岛,因此议而未决。”
崇祯摆摆手道:“撤不撤岛是朝廷说了算,地方巡抚照旨意办事便可。”
张凤翼躬身道:“是,其二便是今岁东江镇总兵黄龙在镇江(旅顺)殉国,东江镇总兵位置悬空,耿仲明等贼人投降奴贼,东江消息断绝,更不知道岛上情形如何,有传言说东江一镇俱都投降的。因情形未明,而不敢妄说恢复东江。”
崇祯对这点是较为担心的,自东江镇总兵黄龙死后,耿仲明等人投降,拉走了大半登莱水师,东江镇海路断绝,便连消息也断绝了,因此便有传言说一镇军民皆已经降了建奴。若东江已经失陷,恢复东江之事便更是难上加难了。
当下崇祯沉吟道:“东江虽孤悬海外,但之前毛文龙招募的军民皆是辽东遗民,与建奴有深仇大恨,说这些人都降了,朕不相信!”
张凤翼微微咳嗽几声,强自忍住后道:“其三便是调福建水师北上,南兵北调,诸多不便,更兼朝野皆有呼声,若是要恢复江东,不若用黄龙子侄黄蜚承袭,一来可安抚忠臣之后,二来黄蜚乃镇江守备,所统部将皆是北兵,宜于统属。”
张凤翼这最后一点才算说到点子上,前两次邹维琏陈奏此策,议而未决正是因为朝中很多人反对,南兵北调,牵连甚广,不如用黄蜚接替东江镇总兵之职。向来人选之争,便涉及到党争,闽党在朝堂内势孤力弱,若非邹维琏等东林党支持郑氏,只怕黄蜚早已经成东江总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