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种顽强的意志支持着悉达多,使他一直没有倒下去。
忽然,他听见了一声虫叫,接着又听见了流水的声音……他举着木棍,停止了对脑袋的敲击,认真的听着那些美妙的声音,它来自这个世界,就像一首轻快的欢歌在他身边奏响。
他这才意识到,一直为了苦行得到一个答案,却从未认真的去观察身边的世界,他立刻想起了在雪山时的那个意识,自己为何而来,为何要去需找一个答案!
于是他放弃苦行,静坐入禅,先摒除内心一切思考,是为空明。
当意识回来,这时他才深深的明白,追寻答案,本身就是一个烦恼,他一直活在烦恼的世界,正应了卡拉玛的那句话,“我在哪里,烦恼就在哪里。”而自己追求了多年的答案,其实就是烦恼的一个影子,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自己无数修行,其实早就得到了答案。
想到这里,悉达多如同再次觉醒了一般,睁开眼睛,起身欢快的跳进河里沐浴饮水,在随从厌恶的目光中,他正在感受着这个虚拟的世界,并接受一个女子的供养,在阳光下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等待恢复体力。
当悉达多睡醒后,他一边独自前行一边继续思考,直到来到了开悟成佛的伽耶城下。
在一棵菩提树前,遇见了一个老者正在采摘菩提果。
老者很热情,把果实分与悉达多一半,但悉达多拒绝了,而是指着菩提树说道,“眼前菩提非菩提,手中之果也非果,一切都是虚空幻象,既是存在,也非存在。”
其实悉达多只是有感而发,对于创世界来说,眼前的菩提树就是一颗菩提树,可是对于凡帝科世界来说,眼前的菩提树不过是虚拟幻象,是没有存在意义和存在价值的,只是为了心灵去感受它的存在,而心灵也不过只是一个意识的总体……可是,就在这一念之间,悉达多意识到了一个很深切的问题:如果没有意识存在,人就没有了烦恼,可是一旦人有了意识,不只是人,就是灵魂有了意识,都会深陷烦恼中,除非人是没有意识的,就像一具死尸一样,那烦恼就自然泯灭了,反过来说,烦恼一直都存在,无法消灭它。
那是不是说明,所有的修行都白费了,人是无法消除内心的烦恼呢!
悉达多目送老者远去,走到菩提树下盘膝坐下来,开始思考这一切问题,并很快得到了答案,烦恼的衍生存在两个对象,一个是主动对象,一个是被动对象,主动对象既为人的思考和意识,被动对象就是活在人世所经历的事,正如几年来一直苦苦要寻找消除烦恼的答案,这本是烦恼之源,要想消除烦恼其实很简单,只要消灭一个对象就能实现,可是人的意识和思考是无法消除的,只有消除内心的念想,就消除了内心的烦恼。
悉达多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着,他已经意识到,只要放下寻找消除烦恼这个念头,那么他的迷茫就消失了,他也找到了答案。
可是人有万念,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烦恼,消除了这个念头就消除了这个烦恼,却还有另一个念头和另一个烦恼存在,只有放下万念,就能完全消除内心的烦恼。
可是意识才能体现出活着的价值,对一件事的思考才证明存在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人可以选择放下一些念头,却无法放下所有的念头,而烦恼也就不会完全被消灭掉。
认识到了这一层,悉达多绝望了,除非他能将自己杀死,灵魂能从创世界毁灭,当本我死亡,一切烦恼自然随着死亡消失。
这很无奈,就像面对命运的安排,要么顺从,要么被毁灭,只有那些意识不到命运存在的人才能有幸躲开这个烦恼,因为没有意识到,所以没有烦恼。
为此,悉达多很悲伤,他发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失去了光彩的意义。
但是他的意识又猛然转变过来,回到雪山的那个意识层面,他为何而来!是什么一直推动悉达多去寻找答案,是什么一直强而有力的支持他的修行。
面对内心的疑问,悉达多开悟了。
是生命,为了生命,悉达多才去寻找答案的,他无比热爱生命,不仅是自己的生命,就连其他生命都值得他热爱。
领悟到这一切,在菩提树下,悉达多终于自觉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