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
玄宗欲封牛仙客为尚书,私下询问张九龄的意见,张九龄考虑了一下,表示反对。
张九龄对李林甫说:“牛仙客虽然办事能力强,但他大字不识几个,封为尚书,不妥,不如实封牛仙客二百户。”
李林甫说:“我同意张丞相的意见。明日早朝,我愿意和张相国一起上奏陛下。”
李林甫其实很嫉妒张九龄,于是当晚悄悄地把这些话添油加醋地告诉牛仙客。
早朝时,牛仙客先发制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向玄宗哭诉:“承蒙陛下圣恩,欲提拔我为尚书,但不料有人诬陷我。臣愿辞去一切官职,回家种田。”
玄宗说:“牛爱卿的政绩大家有目共睹,朕不会听信他人的谗言。”
玄宗冷冷地看了张九龄一眼。
牛仙客,泾州鹑觚县人(今甘肃平凉),隋朝牛弘后裔。
牛仙客初为小吏,深得县令傅文静器重。傅文静任陇右营田使,引仙客参预其事,遂以军功累迁洮州司马。开元初,王君奂节度河西,召牛仙客为判官,委以重任,十分信任。时又有判官宋贞,与仙客俱为心腹之任。
王君奂死后,宋贞亦为回纥所杀,牛仙客因为没有投降得到朝廷特别赦免。不久,萧嵩取代王君奂为河西节度,又以军政大事委于仙客。
牛仙客兢兢业业,接待上下,必以诚信。等到萧嵩入朝参知政事,向玄宗多次推荐牛仙客。牛仙客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然办理河西节度使的事务。后来取代萧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历任太仆卿、殿中监等。
736年秋,牛仙客离开河西,代信安王李祎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任河西节度使。仙客在河西节度使任上,厉行节约,积蓄财物,充实河西力量,政绩十分可观,崔希逸以此事上奏朝廷,唐玄宗命刑部员外郎张利贞专程调查核实。
张利贞但见仙客所积仓库盈满,器械精劲,皆如希逸列举的情形。
玄宗很高兴,就想提拔牛仙客为工部尚书。
玄宗第二次向张九龄提起升迁牛仙客,张九龄再次以不合制度拒绝:“这些都是牛仙客分内之事,陛下不能以高官封赏,可以实封牛仙客二百户。”
此事的玄宗已日益骄傲,听不进反对意见,大声说:“张九龄,你这个宰相太独断专权了,连朕的意见你都听不进去,是不是朝廷任何事情都是你做主?”
张九龄耐心解释:“牛仙客大字不识几个,我怕他无法胜任尚书一职。”
玄宗却转了话题:“你是嫌弃他出身低微,那你又是什么出身呢?”
张九龄是当时比较偏僻的广东韶州人,他登上相位是因为他的文采,他的政绩,一步步从基层提上来的。
李林甫本来就妒忌张九龄,趁机奏道:“牛仙客功勋卓著,陛下提拔他是天经地义的。张相国,你可不能妒贤嫉能。”
张九龄倒并不是怕牛仙客取代自己,他有一些担忧。众所周知,唐朝是沿袭隋朝的体制,到了一代雄主唐太宗执政时,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官吏选拔、升迁制度。开元之所以能出现盛世,那是依法治国。现在玄宗要打破制度,越级提拔,此口子一开,后患无穷。其他边将为了加官进爵,必然效仿,悍然发动战争,而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会把一个国家拖入万丈深渊。之后的安禄山、杨国忠都是例子。
张九龄的确有远见,牛仙客果然不具备宰相之才。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根本没法处理。当手下向他请示怎么办时,他只说:“按制度办。”当李林甫挤走张九龄时,大权全部落入李林甫手中。